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全国各地取消物业呼声渐高,物业到底该怎么管?

时间:2023-02-07 18:38:41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住宅物业圈“取消物业”的呼声很高。物业不待见, 本质上是物业难管理、无管理的原因。所以小业主们宁可换另一种更可控的方式。

  但是在非住宅领域,大业主们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专业的团队或公司来为他们提供服务,以确保项目的保值增值,而同时,也会安排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来管理服务。

  但回到“管理”,在面对涉及品质、成本、效率等备受关注的因素上来时,他们真的是在管理吗?都管对了吗?

  传统物业管理的“管理”从招标文件起,便已规定物业服务的人数。此后,项目的考勤、服务监管、对账都全依据这个人数来管理。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是靠什么监督的呢?

  1、 看员工的状态,管理者认为这个员工好像干得不错,印象加分

  2、 看签到打卡表,签名了则表示任务“已完成”

  3、 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品控人员的随机抽查来检验工作质量

  4、 对账时,对比考勤数据有无异常、服务质量有无投诉,即完成结算

  大多数业主或者帮助业主管理物业公司的行政后勤部门、FM团队都是靠这些来判定物业服务的好坏。

  但对于这个“好”,很难明确地说出她具体是哪里好,也很难一直维持一个好的结果。

  而对于“坏”,更加无法精确到是哪里出现问题。问题不解决,下个月继续,直到换新的供应商。

  但本质的问题,并不是供应商的好坏,而是在这种“数人头”式的管理方式中,所有的服务过程几乎都看不见,对“服务”的有效管控程度非常低。

  这就是当前部分企业对物业服务的“管理”所存在的,误区——“人数到齐”=服务落地。

  其指向的核心问题是,业主付的是服务费,却无法确保每次服务的交付。

  数字化物管服务商-爱物管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客观量化“应该做多少事”

  一旦楼宇完成建造或企业实现入驻后,后勤蓝领服务的变化并不会特别频繁,因此通过以下五个维度的定点、定量、定时,就可以实现服务的量化。

  – 服务点位:即需要提供服务的地方,如保安在哪里巡更,保洁在哪里清洁等;

  – 服务类型:即不同类型的服务,如:日常保洁、专项保洁等;

  – 服务岗位:即设置什么岗位去完成服务的投放,如楼层岗、外围岗等;

  – 服务频次:即工作量。如一个卫生间要清洁8次还是2次;

  – 服务时间:即上面的这些服务应该在什么时间去完成。

  以一个,写字楼为例,假设:一个标准楼层里共设有10个点位,每个点位、每天需要提供6次各类服务,即60次/层的服务工作量。若一共有40层,则每日需投放2400次服务,每月需投放73000次服务。

  这样,我们便完成了“计划做多少事”的量化。

  统计并认定“做了多少事”

  以上述的服务工作量为例,2400次/天,相当于每12秒就会发生一次服务。这个过程靠“人”去盯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完成“做了多少事”的“认定”,只能通过数字化科技。

  – 在项目现场进行IOT设备覆盖,并让所有的蓝领佩戴可穿戴设备,实现服务过程的数据采集。

  –用大数据算法,对每一次服务实现“认定”。相当于用记账的方式,实现了每一次服务的记录。

  科技创新实现了对服务过程的数据采集、服务认定,最终得以推动后勤蓝领/物管服务的工作量证明方式转变,从“从数人头”到“精确的服务计量”。

  服务履约率,推动“提质增效”

  首先,不再“数人头”让业务回归了服务本身,也扫除了多部门之间考核的矛盾。

  其次,当我们有了“应该做多少事”和“实际做了多少事”的数字化指标后,就能得到一个全新的业务指标:服务履约率。

  服务履约率=实际做多少事/应该做多少事。

  既是工作量指标:跟“做了多少事”直接挂钩,可客观量化供应商服务交付情况;

  也是工作质量指标:所谓“保质先保量”,保证每一次服务的按时完成,是现场服务质量过程保障的关键。

  有了这个指标后,我们便可以通过精准调控分子或分母,来实现对供应商的管控了。

  欢迎关注“爱物管”公号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