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文化江南(十一)——徐悲鸿《西天目山老殿》

时间:2022-05-17 17:11:01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三月春寒雪满山,高峰遥望皖东关。

  西来两宿禅源寺,为恋人间水一湾。

  ——郁达夫 西天目妙高峰积雪未消,因两宿禅源寺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与西风有约,乘西风同赴西天目山老殿。黄叶和西风吟唱成瑟瑟秋声,落地的一片片犹如舞蹈的足尖。江南是宋玉的赋,水乡是柳永的词,此刻的风景便成为了马致远的散曲,充满了空灵的韵致,而略带悲凉。天空高远而空旷,心情空旷而寂寥,在徐悲鸿的《西天目山老殿》中,体验江南独有的味道。

  徐悲鸿《西天目山老殿》

  此幅《西天目山老殿》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用笔苍劲浑厚,却又娟细韵长,笔墨苍中带秀,刚中有柔,在写出了深山老殿的清苦悲凉的氛围之时,又在满目昏暗的松柏林中,使得一树黄灿灿的银杏傲然于画面,顿又彰显出生机与韵味。远山恬静,似有独鸟飞过,浓荫掩映中的老殿静谧幽深,徐悲鸿先生也许就在这老殿之内吧,或者每年的秋初,徐悲鸿都要卸下所有的行囊,梳理思绪。回望走过的行程,是否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又或是在泥泞中的几番挣扎;是否内心还在飘忽不定,又或是在尘世的喧嚣中踌躇满志。借着秋的荒凉将心境压制,,以搏起绝生后的倔强,洗涤附着在参差的浮华,以取得务实。

  有人说:观红叶在香山,赏秋景在天目。意思就是:只有天目山丰富多彩的秋色,互相辉映,才能组成一幅绚丽、完整的秋景画面。山前远眺,犹如万马腾云,脚下山峦起伏,林海苍茫,云蒸雾绕,色彩绚丽,如入仙境,正所谓“深、邃、幽、寂、奇、丽”六者兼之,也无怪徐悲鸿先生慕名而来,并留下佳作《西天目山老殿》。

  走进《西天目山老殿》,就好似走进了徐悲鸿先生的世界,拥有历尽沧桑又欲拼搏的沉稳,拥有历经成熟的酸甜苦辣,拥有收获成熟的幸福,拥有跌倒又爬起的力量,拥有对生命的倍加珍爱。

  天目山的秋色与别处不一样。如果北京香山的秋色,万山红遍,映天醉地,是一杯“红酒”;那么天目山的秋色,黄里透红,红中染绿,绿中渗幽,就是一杯天庭落下的五彩缤纷的“鸡尾酒”,同样醉倒天地。

  天目山的秋色有种特别的神韵。每年入秋,银杏飘起金叶,枫树赤树挂红,巨杉森森,幽柏墨绿,万木争秋,层林尽染。惹得满山皆惊,鸟飞兽走。秋仙姑娘还化作一道道的云烟、轻雾,锁着绿黛,封着山隘,缭绕着流动的溪水。将金灿灿的银杏,醉红红的枫叶,森森的巨杉映显得特别雍容华贵,绚丽妩媚。让人们更觉天目山的林木不知有多深,山隘不知有多高,溪水不知有多长。

  古老银杏是天目山的魂。如果没有满山遍地的金叶,天目山,也许就没有了数千年延袭下来、不绝于耳的钟鼓梵唱;天目山的秋天,就缺少了别致的神韵。正因为如此,老画家叶浅予曾数度登上天目山,欲成就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但,他不得不感叹道:“妙笔生天目,神韵难入画。”

  天目山是一座四季如画的山,“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走近这集儒、道、佛教于一体的佛教名山,观览系列名寺遗存,你不经意间会接受宗教文化的感染,禅宗遗事的熏陶,且会时时感受到春的绿意,夏的清凉,秋的韵味,冬的风情。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观赏天目山胜景,其景致不一,妙趣横生。秋季览双清潭,随处可见丹枫蔽日,金桂吐香,泅水竞游,面面受奇,处处入画。下雨时节,倚翠亭旁,观响水岩瀑布声声,泉水不绝,似松涛风响。入冬早起登仙人顶观雪景更为一绝:满山银装素裹,冰桂如珠,山舞银蛇,如临北中。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会吸引无数名人学士,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唐代白居易、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山游览并留有优美的诗章。现代,作家郁达夫曾有一次浙西之行,尔后分别写下了《游临安县玲珑山及钱王墓》、《游西天目山》、《游东天目山》三篇日记及《宿西天目禅源寺》等四首诗。当代,国画家叶浅予曾三上天目山,他赋的《开山老殿神游记》诗一首,诗的结尾写道:“大雪封树诉苦役,古老银杏飘金叶,四面峰顶看飞云,我欲羽化登仙籍。”字里行间,流露老画家对天目山的一片深情。

  秋风一起,千古离愁就随古典的雁阵,穿行于西天目山的字里行间。在叶雨落黄的老殿中,捧一卷线装画册,翻开泛黄的纸页,便看到了江南的秋色,便体会到了徐悲鸿的秋思。带着隐隐约约的轻愁,在蓼红苇白的风中流转,从瞬间至永恒,依旧生动而鲜明,点点滴滴,在心中浮浮沉沉。

  古老银杏飘金叶,金色的银杏树下,一排古老的金色院墙,院墙里红色的佛殿内,不时传来阵阵钟声梵音。听那钟声,那梵音,不禁又让人想起,岁月虽流逝,当年爱慕金叶的高僧,如今尚安在否。

  昨夜风起天目,几片略略泛黄的杏叶,已悄然飘落在地,人们在期待着又一个抱翠流彩的《西天目山老殿》之秋。

  作者简介:

  宋行标,字修水,号长石,1957年7月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著作共计70余万字,获优秀著作出版奖;同时发表理论文章50余万字,分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及哲学课题奖。

  主要著作:

  ·《中国绍兴水文化》 中华书局 2001年3月

  ·《长石论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8月

  ·《画坛拾微》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年3月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月

  ·《情系江南——艺术家笔下的江南水乡》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9年3月

  主编书目:

  ·《商学之祖范蠡与当代绍兴商人》(主编:吴慧、副主编:宋行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4月

  ·《水墨江南》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4月

  ·《文化江南——陈逸飞、潘鸿海、梁平波绘展作品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3月

  ·《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0月

  ·《王羲之书法全集》(1—10卷)(主编:江吟、宋行标)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年6月

  ·《陆俨少绘画作品典藏》 (编著:陆亨、宋行标)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5月

  ·《林风眠绘画作品典藏》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长石斋珍藏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国风——中国近现代艺术珍选集(全二册)》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年5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