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博鳌论坛国际粮食安全-林裕豪:从玉农业对话丰收节贸易会

时间:2021-04-29 18:23:49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面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面对工业生产对粮食的不断需求,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将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和粮价上涨问题的必由之路。”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表示,粮食安全需建立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我国推进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生产要素中,科技发挥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万祥军同时指出,这些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强。

  万祥军强调,随着人口刚性增长、城镇化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以现有耕地面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粮食产量将主要依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进步。

  应对粮食安全

  科技发展与交流是关键

  眼下,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许多国家限制了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饥饿人数不断增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5家机构联手编写的,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食物不足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如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名字——《钻石是永恒的》,粮食是人类永恒的议题。”与会嘉宾中国金控集团主席、从玉农业控股负责人林裕豪表示:人活着,就得吃饭;只要人类存在,就有粮食安全问题。地球上人口不断增加,有机构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将达97亿。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做过研究,到2050年,为了养活地球上的人口,全球(各国各地区)粮食平均需要增长60%(42%~70%之间),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增长100%。这是何等挑战!

  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想要继续扩大耕地面积已不可能;靠强化农业生产,继续大量使用化肥、化学杀虫剂,势必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何况全球范围的资源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为此,林裕豪指出:出路在于科技的应用,在于强调从系统思维考虑粮食问题,要从品种到种植、灌溉、管理、收获、运输、仓储及至餐桌,包括减少损失和杜绝浪费的整个链条出发,统筹规划、精准施策。粮食安全不单单指产量,还涉及粮食的可获得性、供给的稳定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从全球角度看,人类目前生产的粮食足够喂饱所有人,但发展的不平衡、分配的不均衡、市场的不透明与信息的不对称、弱势群体边缘化,加上地区冲突、气候变化、洪涝灾害以及新冠肺炎流行等问题,导致粮食生产与供给的不稳定性,加重了当前全球粮食不安全的程度。”林裕豪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上世纪60年代末的“绿色革命”,本质就是农业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助力人类解决了数以亿计人的吃饭问题。数十年来,科技进步始终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率高达60%左右,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当前,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定位卫星与遥感卫星以及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启了智慧农业的新时代,为农业转型、提质、增效、“种养加”(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插上了翅膀。我在东北、福建等地调研时看到,农民开始用手机种地。他们通过物联网用手机按键管理大片的农场、温室花卉水果的浇水施肥、畜牧场的动物喂食,甚至牲畜发情配种管理等等。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精准农业,如精准施肥、施药、灌溉、调温等,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农业成本,又减少了对生态的污染等负面影响。四川、云南和甘肃一些乡村的农民,通过互联网直播售货,推销当地的土特产或应季农产品,既帮助农民解决产品滞销问题,也开始成为一种时尚的营销方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未来10年里,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95%的新增农作物产量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消除贫困和实现零饥饿的关键手段。

  当然,我们必须用两只眼睛看世界。南北国家发展的不平衡,科技水平的差异,可能带来并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这是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现代科技包括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疫情之下

  如何稳定粮食安全供应

  民以食为天,当今世界粮食安全正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国际社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更加高度关注。如何稳定粮食供应?如何维护国际粮食贸易?4月19日,在维护粮食安全分论坛会场,与会嘉宾对此话题展开热烈交流。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邱小琪说,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去年以来又有新冠疫情影响,贸易壁垒有所上升,整个粮食的产业链都受到一定的影响,粮食安全形势比往年要严峻。现在国际粮价一直在高位徘徊,这对我们整个国际社会来讲,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世界各国应当共同努力,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邱小琪认为,全球已进入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用到农业生产上,相信整个农业的生产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认为,目前世界上有的国家粮食过剩,有些国家粮食缺少,原因是国家之间对粮食的重视程度不同。相对来说,发达国家更重视投入资金、技术等,粮食流通市场价值高,农民也愿意种植粮食。而不发达国家粮食市场价值低,农民种植意愿低,加上农业技术等因素限制,粮食短缺现象相对会普遍些。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食品负责人坎帕里认为,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现在全球还有很多人口处在温饱线下,营养严重不足,也会导致一些相关的疾病传染。同时,粮食短缺现象背后,是气候条件恶化、土壤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合作,共同努力去解决气候、环境污染等问题,才能最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与会嘉宾们认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说,影响粮食安全的不仅有贸易问题,还有种植问题。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去谋求发展,农村空心化加重,农村没有人种地谁来养活城市人口?答案是科技,把无人机、机器人等多种无人化机械设备运用到种地上,全程监管和监控粮食种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农业结构。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将生物技术不断应用于种子改良,这意味着种子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粮食种子资源的商业性和垄断性越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越不公平。维护种子权益,也是维护粮食权益,而粮食权益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权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