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做有根的教育 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京开幕

时间:2021-03-15 09:52:09    来源:厂商内容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步入新时期,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哪些变化趋势和挑战?乡村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探讨和解答。

  为集思广益,共同研讨我国乡村教育的定位及改革创新前景,探索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3月13日—1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举办的“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开幕。

  本次研讨会聚焦乡村教育振兴,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老师,公益组织代表等百余嘉宾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发言、教育夜话、圆桌论坛等形式,就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议题展开多重视角的广泛探讨,希冀通过平等开放的交流,共同绘制乡村教育的真实图景,寻求体现教育规律、根植于我国乡村教育现实的创新解决方案。研讨会在南方周末、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开幕

  路在何方?专家学者把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育

  “我从乡村来,此生为乡村。我希望自己未来的岁月里至少能有一半时间用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上面,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次研讨会的发起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一直关注乡村教育,举办这次研讨会,正是为了发动多方力量,为乡村孩子找到更为光明的道路。

  发言中,俞敏洪对未来几十年农村教育的趋势作出了判断。他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学校的规模会进一步减小,镇一级为核心的住宿制学校或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采取措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交通、住宿、学习环境的健全,提升乡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民间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更广泛的地区传递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其实质是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恢复重建。只有在乡村建设的大视野中,才能破题和解题。他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该用创新的理念和模式破解乡村教育的老问题,推行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生活而教,,加强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将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开展植根乡土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高小强(左)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督导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任春荣(右)

  振兴乡村教育,教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高小强认为,在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肩负着新使命,他们不仅是一个教师,更要成为“新乡贤”,发挥示范领导作用,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需要有改造社会的奉献精神。高小强建议,未来时代需要的乡村老师需要向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承担教育责任,给予孩子们足够的陪伴;二是承担社会责任,以平等的姿态和村民以及所有为了振兴乡村的人一起努力;三是承担起乡村教育共同体的责任,与大学教师协同合作,拥抱开放、多元的文化。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的报告聚焦财政投入与城乡儿童发展差距,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对中西部农村学校以多种方式增加投入,形成了以公平为导向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体系。但调研证据显示,城乡学生和儿童发展差距依然巨大,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阅读和非认知技能令人担忧,为此,政府、市场与公益组织应该形成创新与改革的合力,搭建沟通的桥梁,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寻找希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督导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任春荣详解了芬兰、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乡村教育经验,芬兰提升对教师候选人的要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社会对教师群体也有着高度的专业信任度;日本为避免农村教师知识老化,实行双向轮岗制度;墨西哥为学生家长赋权,增加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任春荣认为,各国国情不同,路径不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国外经验,三个方向值得借鉴:一是提升教师质量是关键,二是形成基于地方的教育理念,三是真正落实学校自主权与社会监督。

  乡村学校如何培养人?教育实践者分享一线经验

  近年来,为了给乡村孩子提供更优质、适切的教育,许多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的校长、老师、公益人做出了种种努力,他们的实践成为最鲜活的样本,有助于探索未来乡村教育的种种可能。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上,这些敢于创新的实干家们就乡村学校的定位、办学目标、育人理念等,分享了一线的观察和思考。

  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校长于海龙(左)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校长吴雄(中) 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右)

  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校长于海龙表示,学校要成为山村生态链的重要环节,学校不是教育的孤岛,应该成为山村发展的促进者。他分享了九渡河小学的变革经验:在校园建设上,保留校舍山村特点,不搞大的投入;在老师招聘上,让乡村的手艺人、各行各业的能人成为教育合伙人,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在课程设计上,将山村产业开发为课程,并通过课程成果,推动产业发展。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校长吴雄把学校定位为一所“学生来学校‘玩’的学校”,对每一名学生,都把培养其对学校和老师的喜欢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为此,他修缮校园、办运动会、取消评比制度,塑造师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而这就是成就“石旮旯里的奇迹”的秘密。

  在十年内,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成功地帮助2000多名被边缘化的孩子重拾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寻找生命的价值。詹大年校长认为,本不存在“问题孩子”,他们的边缘化之路源于家庭、成于学校、弃于社会,孩子的问题往往并非“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学校的“分数评价”则是摧毁亲子关系的源头。“在好老师的眼里,没有好生,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詹大年倡导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校”的定义,让教育自然、自由、自主、真实地发生。

  浙江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校长、书记杜卫建(左) 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中) 广西省巴马县江团村卡桥小学支教老师王佳妮(右)

  浙江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校长、书记杜卫建,也分享了他的办学理念:因 “财”施教、因“才”施教、因材施教,为不同背景、性格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一所学校办好了,能带动一个区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教育是实现社会底层向,动最公平、最有效的通道,在这方面,社会公益力量大有可为。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认为,贫困地区和城市的教育鸿沟,并非体现在“Knowledge”和“Skill”上,而是体现在“Attitude”上,即对于美好事物的体悟能力、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对于人生成长的内动力,因此教育公益要着眼于对于乡村孩子审美教育、视野拓展、梦想激励等“软性实力”的培养。

  广西省巴马县江团村卡桥小学支教老师王佳妮,也分享了两年支教工作的观察和体会,她认为,除了关注乡村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艺术、体育素质的发展。乡村的教育不只是给孩子们一颗“糖”,而是陪着孩子们一起,尝出这颗“糖”的甜。

  乡村教育是国家教育和乡村社会发展的基石。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乡村教育,需汇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教育行业领军企业,新东方一直是教育公益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不仅为乡村输送丰富的教育资源,还致力于搭建公益平台,链接专家学者、公益组织、企业、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为乡村教育出谋划策。

  3月14日,中国乡村教育研讨会将举办两场圆桌论坛,嘉宾们将分别围绕“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和“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两大议题,分享真知,碰撞思想,继续探寻乡村教育的航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