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首届长安君子文化高峰论坛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在西安航天一中“飞天大讲坛”举办。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甘晖致开幕词,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陕西师大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智总结点评。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赵舰、光明日报陕西记者站负责人张哲浩、西安航天一中常务副校长徐雄致辞。论坛由陕西省礼仪协会执行会长文锦玲、西安四为科技集团总裁李伟伟主持。
,文化学者张培合、当代,艺术家王西京先后作主旨演讲。解析“君子文化”的现实意义,在中小学生中培树君子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
首届长安君子文化高峰论坛“名家对话”环节,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教授、西安市委讲师团团长庞江平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奇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张美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估鉴定委员张山先生与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教授进行思想碰撞,6人从不同角度阐述“君子文化”的当代意义,“君子文化”在中小学中的德育价值、培育方法。
期间,刘学智、王西京、张培合、魏冬、李震、魏奇、庞江平、张美书、文锦玲、李伟伟、西北大学中华文化干部学院院长助理万世超、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李艳秋、陕西人民书画院院长卫双良、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吴福春,受邀担任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文化顾问。
电影《大儒张载》学术顾问、陕西省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教授主题演讲《横渠四句和君子文化》。在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张载先生诞辰1000周年之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演讲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张载先生最,的四句话就是“横渠为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年来,习总书记也多次引用“横渠四为句”。特别是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和当年5月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两次引述“横渠四为句”,把“横渠四为句”作为体现我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志向和传统的精神座标,作为当今知识分子乃至每一个中国人需要继承弘扬的文化精神。这说明“横渠四为句”的现代价值也是巨大的。那张载的“四为”句、张载的思想,也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君子文化”有怎样的关系?张载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培养君子人格具有怎样的启示?这是我在这里想谈的内容。
我觉得,在张载的“四为”句里面,包含了我们陕西特有的君子气质和君子精神。刚才培合老师、西京老师,还有别的老师演讲的时候,我也在想:孔夫子既然讲“君子和而不同”,那不同的君子,除了有共同的道德特征之外,还应该有不同的气质表现。在古代,受到各个地域文化的影响,各个地方的君子也应该是有不同的,不可能全国各地君子都是一个模式,对不对?《易传》讲:“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治理国家是这样,人与人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陕西的君子,我们关中文化里面涵养出来的君子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横渠讲的这四句话,它的气魄非常大,这就是关学文化中君子的理想追求。张载又说自己,“某于公勇,于私怯,于公道有义,真是无所惧。”那张载本身的气质是什么呢?是“勇”。张载的“勇”是什么?张载1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但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活、个人的功名富贵。他想的问题是通过学习兵法,来解决国家的边境危机问题,也就是如何平天下的问题,这首先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他21岁的时候,拜见范仲淹,范仲淹劝导他去读《中庸》,此后用了十六七年的时间,先是学习《中庸》,但不满足又出入佛老,,知无所得,又反之儒家的经典“六经”,到他三十七八的时候,才正式确立了坚定的儒家信仰,这又是一个勇进不息的学习过程。从张载入仕到他50岁进京参政,这十二年时间,张载除了在地方敦本善俗,践行自己的儒家信仰,这又是一个勇于实践的过程。在京师开封,张载看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不得不退居横渠。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在地方著述、讲学、推行礼教、试验井田,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他思想成熟的阶段,故而也就是他勇于造道的人生阶段。所以我们说贯穿张载一生的就是他所说的这个“勇”字,就是勇于担当、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勇于造道。我们也能看出,张载给自己的定位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他以天下民生为关爱对象的社会情怀;第二个是他以儒家文化为信仰对象的文化情结。我觉得没有这种情怀、信仰,他是不可能有这种勇气的。所以这两点,是张载君子人格的精神根源。正因为有对社会民生的担当大爱,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所以他才能够勇进不息,勇于从学、勇于造道、勇于实践,成为一个带有关中文化底色的“君子”。
我想,张载的这个“君子”人格,不单纯是温润如玉的君子、温文尔雅的君子。而是一种类似豪杰精神的君子人格。王阳明讲:“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黄宗羲也讲,关学中的人物,“多以气节著”,“风土之厚而又加之学问者也”。关学文化所养育出的君子,就是这个类型的君子,就是担当、自信、有勇气的君子。
换句话来说,关学文化所培育的君子,首先就是有血性的君子,是敢于担当的汉子。张载讲:“学者,学所以为人”,“学者当须立人之性。仁者,人也,当辨其人之所谓人。”张载强调的是首先要立人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但是在人性基础上是血性。我们知道没有理学之前秦人的特点是什么。“孔子西行不到秦”。《史记》等典籍记载说,秦人是虎狼之国,但是有了礼法以后,亲人有了人性,陕西的文化也提升了,但它的根基、血性没有丢掉。什么是血性?就是他的担当精神,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横渠四为句”正好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刚才培合老师也谈到我们怎么做君子,我想张载的思想,也可以就这个问题给我们三点启示:
1、要做君子,就要有圣人的目标。张载讲:“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蔽也”。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标准的高度,往往决定了效果的程度。所以如果你只想当君子,你肯定当不好君子。你想做一个君子,就必须树立的是圣人的目标。现在我们讲君子,有没有人敢树立“必期圣人而后可”的目标?当下的这个社会,是个人人不敢、不愿以圣人为楷模、为准则、为自己理想人格的社会。这是值得深思和反省的。
2、要做君子,就要有改过的坦诚。张载有一篇《东铭》,主要就是说人如何面对自己的语言、行动,主要讲人要懂得改过,要真诚地面对自己。有的人说开玩笑的话,做开玩笑的动作,但不小心惹了鄙人,就说我这只是开开玩笑而已,但别人不一定认为他就是开玩笑,因为他的玩笑伤害了别人呀!有的人说了过失的话,做了过失的行为,却说:“对不起,我是无心的”。但实际上,每个人做的戏言、戏弄都是出于你思考过的,你不能说用玩笑话来给自己打掩护;每个人的过言、过动,都是需要你应该自己去承担后果的。所以要做一个君子,就要能够真诚的、坦诚的面对自己的言动。
3、要做君子,就要有谨慎的礼节。张载的名言中,除了“四为”之外,还有一句叫“六有”。张载讲到人如何成为君子的时候,谈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这就是“六有”。这就是说,要成为一个君子,就是要说话有教养,行动懂规矩,白天有所作为,晚上有所反省,一息尚存也不能忘记涵养自己的心性,转眼之间也不能够松懈自己的道德存养。我想这个“六有”,也是我们成为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准则和规范。好的,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