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傅所在的麻料村位于雷山县西江镇东北部,群山环绕、林木葱茏,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全村世代以银饰加工为生,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
然而,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早些年,村里多数银匠放弃手艺选择外出谋生,留在村里的银匠少之又少,曾以“银饰锻造”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银匠村”一度成为“空心村”。
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麻料村被评为“中国银饰之乡”,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雷山县大范围兴起,让这个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银匠村”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诱惑下,麻料村掀起了返乡创业的浪潮,一批批外出“流浪”的银匠纷纷回到家乡重操旧业。2018年,在村两委及村有识之士的带领下,全村人筹资100万元,申请扶贫资金58万元,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造成银饰加工坊和银饰刺绣传习馆。至此,麻料村的银饰产业抱团发展模式便正式“启动”了。
37岁的潘仕学就是这个村的一份子,曾经的他,离开村庄一心追寻摇滚歌手梦,等过了年少轻狂,一次次碰壁后重新回到村庄学习制作银器。
我们一行人在2020年1月初分别从北京和广州出发,辗转到了麻料村寻找到了他,初遇时,潘仕学的脸上老是挂着笑脸,险些要溢出来。麻料村是潘仕门生长的处所,这里的苗人世代打银器为生,麻料村被称为“银匠村”。父亲潘寅进曾去他凯里的店里转了转,悄悄颔首,潘仕学看在眼里。潘仕学的苗语名字叫春富,“富”来自父亲“富容”,他又把“春”字给了儿子保春。
潘仕学是个爱怀旧的人,但他其实不像许多老技术人那样保守。他不介怀利用,潮的元素,先辈的东西,也早就想通了苗族手工银饰不克不及够成为群众审美的理想。不往前走,就要被裁减。潘仕学要带着它们往前走,苗语,苗银,对他来讲不只是传统,更是民族的印记。
1/那些过往
本来该当读高三的潘仕学决议停学,外出营生。路上行人寥寥,夜色荒寒,煤尘在灯下闪灼,像玄色的雪。
在潘仕学的印象里,父亲险些无所事事。他期望儿子当前能秉承银匠的奇迹,但也担心他没能专心去学,无可把握。老婆担忧也许会让孩子短少父爱,潘仕学迫不得已。
潘仕学从小成绩欠好,一年级读了三年 。磕磕绊绊上到高中,由于在音乐上有先天乐感,进了专长班,每周多出几节课,进修民族乐器和乐理。通过和音乐的接触和碰撞,他发现自己更喜好摇滚乐,最特长的是黑豹的《Dont break my heart》。每次去KTV,这是他的保存曲目,偶然心趣欠安,这首歌就会在他的耳边响起,嘴边吼起...
银匠潘仕学的银饰工坊
在外打拼并不顺利的潘仕学一次次无奈地回到村里,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不再往外跑,横下心开始钻研银饰锻造技艺,本来不爱学习的他,变成了最爱学习的人,把父亲留下的图纸找来天天研究银器技艺,在磨炼手艺的同时,他也思考如何才能让外面的人看到大山里的古老工艺。也是这时开始,他才真正了解认识到,原来他的血液里就潜藏着制银的基因,带着父辈的期盼,一步步精进自己。
后来的他,拍抖音,做直播,给大家展现苗族银饰怎样打磨成型。
“假如没有了它们,我凭什么和他人说,我是苗族人。
2/一脉传承
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渐渐,回乡学习苗族的传统手艺,潘仕学还收了两位年轻的小徒弟,与他一起做银饰、拍视频,他们用最传统的工具,让古老的手艺散发光辉。
潘师傅徒弟
聊着聊着,天气暗下来,给我们展示完他作品后,潘仕学翻开电脑上的音乐软件,房间里响起枪花的《Dont cry》,我们不再语言,静静听着,听着这位非遗苗族银饰传承人大师开始在灯下敲打银饰,将银子熔炼、锤揲、錾刻、模压掐丝、镶嵌、抛光......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平实。
大师潘仕学有自己的2020年心愿:打算将银饰锻造与旅游结合,带动村里的传统工艺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民创业增收、脱贫致富。“我相信2020年麻料村要再发展银匠工坊20多家,想让每位到访的游客走进寨子的时候都会听到‘叮当当’‘叮叮当当’声响,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银匠村’。
3/深度合作
而今,中进商城旗下臻贵商城已正式和潘师傅达成深度合作,授权我们通过臻贵商城APP为大家带来更多他的手工臻选银饰,更有机会一同前往贵州潘师傅工作室参观以及学习制银。
部分已上架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