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12日电 (马佳欣)3年前,重庆万盛,贫困村凉风村,村里一片凋敝,垃圾遍地,300多户村民住着土坯房,整个村只有,的一条泥泞窄路。如今,村里不仅摘了脱贫帽,同时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老百姓住进了小洋房,办起了微型企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梦乡村”。
曾是,贫困村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距重庆主城约80公里,距万盛城区约2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典型的山多耕地少。
“2009年以前,我们整个村都是不通公路的,只有,的一条很窄的泥巴路,交通运输只能靠马托运。”凉风村书记李明会说,整个村400多户人家中有300多户都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或者危房,全村一副上世纪60年代的景象。
凉风村所在的关坝镇位于渝黔边界,过去是以煤炭经济为主的市级,产煤镇。“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个凉风煤矿,当地大多数老百姓都靠在煤矿打工为生。”李明会告诉记者,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2013年乡镇煤矿全面关停,凉风村的村民们也因此失去了稳定收入来源。
2014年,凉风村467户1716名村民中,建卡贫困户达79户,贫困人口236人,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3.7%,被确定为,贫困村。
失去工作又缺少耕地的老百姓只能外出打工,凉风村成了有名的“空心村”。
凉风“梦乡村”风貌。马佳欣 摄
“生态+产业”绘新蓝图
2016年6月,重庆市工商局与万盛经开区正式敲定了建设关坝镇凉风微企梦乡村项目。同年9月,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凉风“梦乡村”确定为“生态凉风·梦乡渔村”乡村旅游发展品牌,并列入全区“三湖一岗一村”,工作,利用凉风村地形特征,打造“一河三区四梦”特色产业链。
为振兴凉风村,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新建公路、健身步道、人畜饮水池、幼儿园等。“现在,我们村里面的沥青路几乎都通到了老百姓家门口了。”李明会说。
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万盛经开区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凉风村“量身定做”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就业创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融合发展”的转型发展和民生发展思路。凉风村因地制宜选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海拔550米以下打造生态鱼养殖区,在海拔550米至800米打造伏淡季水果采摘区,在海拔800米以上打造休闲度假区。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体旅、文旅、农旅融合,扩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凉风村还以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建设为契机,开展“梦乡村杯”国际钓鱼比赛、重庆“体彩杯”钓鱼大赛、重庆高校钓鱼大赛等品牌赛事。
“依托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微企创业就业、特色产业发展等发展路径,村民人均收入从6200元提高到9200元,78户贫困户脱贫,1200多名下岗煤矿工人、返乡农民工、贫困村民实现就业,凉风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李明会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凉风村成功创建,批绿色村庄、全国运动休闲(垂钓)特色小镇、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国散文之乡重庆万盛创作基地、重庆市乡村垂钓基地,实现了昔日,贫困村到“梦乡村”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