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9月9日电(记者 岳文婷)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孟张庄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破烂大王”。他,就是乡村教师王跃增。为了准备教具材料,他常常收集各类废品并加以改造,因而得名“破烂大王”。30多年来,王跃增自制教具460余件,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0世纪80年代,20岁出头的王跃增被聘为孟张庄村一名民办教师,教自然科学课。“当时学校条件差,没有太多教学仪器,学生很难听明白。看着孩子们期盼的目光,我便产生了自制教具的念头。”王跃增说。
制作教具需要材料,而材料费让当时月工资7元钱的王跃增犯了愁。王跃增说:“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我利用课余时间,到垃圾点捡拾能用的材料。从此,家里成了废品站,乡邻都叫我‘破烂大王’。”
王跃增从废品中拆下来木板、铜线圈等小物件,经过摸索和尝试,终于在1989年4月完成了第一件教具“电能演示板”,生动展示出电如何转变成声、光、热等。当教具被拿到讲台上,孩子们惊喜不已。
创作教具的背后,是不断地思考。为了构思,王跃增常常彻夜难眠,有时候睡着了也会突然坐起来。特别是制作“斜面与力实验装置”时,为了使斜面可以任意改变,王跃增长达半个月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他一边烧火蒸馒头,一边思考教具,结果把锅烧坏了。
尽管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但王跃增没有放弃制作,所不同的是,教具质量不断提升: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型到大型。30多年来,王跃增完成“温室大棚自动化管理装置”“热传导演示装具”等教具460余件,获得“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自制教具能手”等荣誉。
该校校长王艳红说:“一个个精巧的教具里,凝结了王跃增对学科的思考,更饱含着他对教学事业的热爱。钻研制作的过程也是带领学生学习创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学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