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创业?他用行动绘出了一条特别的路——用公益帮助了35万个“儿时的自己”
建千余所图书馆为乡村孩子圆梦
①受助学校的图书室经过设计后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②刘楠鑫站在“毕业后图书室”共同发起人照片墙前。
③受助建设图书室的乡村学校发来了感谢信。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除署名外)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上,一项旨在帮助留守儿童的项目“毕业后公益图书室”摘得亚军。2016年,广州大学大二学生刘楠鑫联合国内外500名大学生发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至今已为国内欠发达地区1488所乡村小学援建“爱心公益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项目,输送课外读物达240万册,惠及35万孩子。
鲜为人知的是,该项目发起人刘楠鑫和他的小伙伴们曾经也是“留守儿童”。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楠鑫说:“正因为我们都是留守儿童,我们一定是全天下公益群体中最懂自己受助群体的。”
留守儿童的童年梦想
人生中的关键选择,看似偶然,细究之下,却会发现早已打下伏笔。说到发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的初衷,刘楠鑫讲起了自己的童年。
刘楠鑫的老家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对面就是四川的大凉山,那里的条件与大凉山相比“好不了多少”。4岁时,父母到昭通去打工,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刘楠鑫跟随外婆生活,成为一个“留守儿童”。上学开家长会,他要央求邻居帮忙代开;想爸爸妈妈了,他要跑好几里山路去村里的小卖部才能打上电话。
没有父母陪伴,没有伙伴玩耍,喜欢历史故事的刘楠鑫常常自己捏几十上百个泥人,扮演军事家指挥打仗。夏日晚上,他喜欢躺在地上看星星,身旁萤火虫飞舞,周围莽莽大山,刘楠鑫渴望长大后也能走到山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学时学识字,刘楠鑫的班上只有一本上届学生留下的新华字典。同学们将这本字典分成两半,翻得破破烂烂。四年级时,校长给刘楠鑫的班级上课,说起他的办公室有课外书。那时,刘楠鑫还不善于主动和老师交流,周末,他和班上几个同学偷偷爬水管进了校长办公室,他拿到了一本《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当天下午我就看完了。后来又反复看,甚至在放牛割猪草时也拿着看。,这本书被我看烂了,也没拿回去还。那时,既怕老师发现,又舍不得还。”
贫穷的现实,孤独的童年,对知识的渴求,构成了刘楠鑫童年的底色。小时候,曾经有县里的人到他的学校捐赠。小小的刘楠鑫那时就发愿,自己长大了也要挣许多钱,来帮助别人,反哺家乡。
“穷也可以兼济天下”
2014年,刘楠鑫考上广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他参加了学校里的许多公益社团,也组织过同学去特殊学校当志愿者。这些经历让他对公益有了不同的认识。“以前我觉得做公益需要很多很多钱,那时发现做公益也可以很简单,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就是单纯地陪着那些孩子也很有意义。”
大二上学期临近期末,刘楠鑫帮助大学城的小商贩们搭建起了线上点餐平台,短短一星期,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点餐,小商贩也轻松地就能售卖小吃。这有点超出刘楠鑫的意料。他开始琢磨,何不借鉴这种牵线搭桥的做法,帮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让他们也能有书读。
刘楠鑫很喜欢武侠小说中行侠仗义的英雄。“古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穷也可以兼济天下。”在他看来,做公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正当的“劫富济贫”。
说干就干,2016年1月15日刘楠鑫开始发起倡议。他通过互联网,发动同学和朋友,以及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努力,他最终联合了北大、清华、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500名大学生,共同发起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以帮助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提供积极、健康、精准的课外读物。
为了找到合适的图书,刘楠鑫和伙伴们端着纸箱子到各个校园去募集书本。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很快,第一家“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在清远佛冈的一所乡村小学建立起来。
探索公益创新路子 明星、粉丝、志愿者都发动起来
万事开头难。2016年暑期,“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团队遇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虽然有募捐,但经费依然跟不上项目的发展,团队成员拿出自己的生活费来购买图书,甚至还曾经到平台上去借钱维持运营。
最终,这群心系天下的大学生打动了许多人,一位女士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附近为团队无偿提供了三层楼的办公场地。一个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捐款时对刘楠鑫说,他捐款不仅是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还希望能呵护他们这颗善良的种子发芽。
在发动社会资源上,刘楠鑫和伙伴们探索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公益路子,将明星、粉丝和公益,地结合在一起。他们联合65位知名明星来建图书室,众多明星都参加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他们还发起了“美好应援计划”,许多明星的粉丝通过为偶像捐建图书室,表达对偶像的爱意。
刘楠鑫和伙伴们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还创造性地发起了“千图计划”。“千图计划”的模式,就是去找到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由其牵头组成一支团队,再由他们链接更多资源,,建成一个图书室,精准服务家乡的留守儿童。在刘楠鑫看来,这种模式就像公益连锁式加盟。“我们让别人根据我们的模式去玩,我们总结出来告诉他们怎么玩。”
刘楠鑫认为,一般公益组织中,志愿者的参与程度相对较浅,但在“千图计划”中,牵头的志愿者就是一个,,其焕发出来的能量,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千图计划”唤起了许多走出家乡的知识分子反哺家乡的情怀,让他们有了新的途径为家乡做实事。
项目至今已惠及35万孩子
2016年起,经过短短三年半时间,“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已成长为国内支持乡村教育公益领域发展速度最快,规模和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数据显示,他们已联合65位知名明星、365家知名企业、10000余家爱心单位、35万志愿者、110万爱心人士,为国内1488所乡村小学援建“爱心公益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项目,输送精准课外读物达240万册,惠及35万孩子。项目还于2018年12月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毕业后公益专项基金。
这一切,三年半前的刘楠鑫也没有预料到。他坦言,自己在2018年以前经常打退堂鼓。尤其是大四,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看着身边同学都在忙着考研、就业、考公务员,21岁的他焦虑抑郁得睡不着。“失眠时,我就跑到马路边去坐着看月亮,去想我这个人究竟要干嘛。我跟十几年前的自己对话,对话过程中,我又坚定下来了。”
“我们还经常在QQ上收到孩子们信息,他们会告诉我们最近看了什么书,考了多少分,如果老师偶尔没有开放图书室,他们还会‘打小报告’,我们就会去了解情况,督促老师开放图书室。”刘楠鑫说,“正是这些正向反馈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今,“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的总部办公室也被布置成了小图书馆的模样。周边城中村的孩子们在节假日经常来这里看书做作业。“我们有时候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些辅导。”刘楠鑫说,刚开始,周围的人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看到总有成堆的包裹寄到这里来,又有年轻人进进出出,还有快递员误以为他们搞传销。后来得知他们做的事情,许多快递员都以优惠价揽收他们的快递。
阅读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但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刘楠鑫清楚知道阅读会给乡村的孩子们带去什么。“我相信,感受过被人帮助的人,将来他长大后不论从事什么,也会继续去帮助别人,这对整个社会来讲很好。他们也像是我们种下的一颗颗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