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企业不应强制小哥送外卖
■ 社论
没有哪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可以建立在对员工的压榨和透支之上,无视风险鼓励甚至强制员工“逆风而行”的做法不值得提倡,新经济也不该成为从业者权益保护的盲区。
超强台风“利奇马”已经走了,有关话题仍在发酵。媒体报道,前几天一名外卖送餐员顶着台风天和大雨骑着电瓶车送外卖,不慎触电身亡。媒体调查发现,外卖平台在上海的不少站点都存在强制配送行为,外卖员没有选择,若请假或者不接单,将被予以重罚。这让台风等恶劣天气到底应不应该配送外卖、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下的从业者权益到底该如何保护等问题再度引发讨论。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切实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台风天有外卖配送员发生意外,可以说为此规定的执行必要性添加了现实注脚。相关统计显示,当前中国的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下的从业者数量已经上千万,对这一新型职业群体的权益保障,是时候建立新的精细化的制度体系了。
众所周知,台风等极端天气下的户外作业规范,不仅早已纳入各级风险预警体系之中,各经营主体和从业者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了。但是,作为新兴行业的外卖、网约车等领域,极端天气下的用工到底该如何安排,面临更复杂的权衡因素。一方面,像外卖等平台经济往往都非常重视服务的在线活跃度,且不同于传统的户外作业,极端天气里外卖、出行领域依然具备较大的用户需求。如此双重背景下,平台出于自利原则便可能忽视从业者的个人风险而要求“风雨无阻”,一刀切叫停服务也往往面临争议。
另一方面,平台经济中的从业者跟平台的劳动关系,与普通劳动者和公司或者单位的劳动关系存在一定区别。他们就业更灵活,劳动关系也相对更松散,甚至存在不同的用工形式,涉及不同的用工主体,这也可能削弱平台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相应的,安全事件发生后,责任和权益的厘清也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在司法实践中也多有模糊地带。
上述新特点,决定了满足这些行业相对特殊的用工需求的同时,又让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确实不能只按照传统的用工、劳动者权益保护政策来“套用”。
强调极端天气下,外卖、网约车等行业从业者的权益保障,并不是说像一般户外作业那般,一遇到某种级别的预警就简单要求一概停工。但是,至少面对可见的风险,平台方面不应该片面鼓励员工“冒险”。如不妨给员工多一点的自主选择权利,像台风天必须强制配送、不让请假的做法,就应该杜绝。让人欣慰的是,近两年的台风天气下,已有网约车平台尝试停止派单。
当然,外卖等新业态中的从业者权益保障,不仅是指极端天气状况下的运营安排,而更是要着眼于整个行业的用工特点和法律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普适要求,构建一套适配新业态发展需要的从业者权益保障体系。如上述《意见》就提出要抓紧研究完善平台企业用工和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社保政策;完善平台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等。这其实也是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必须有的制度建设。
任何行业发展都必须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发展新经济,员工权益就该有新保障。没有哪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可以建立在对员工的压榨和透支之上,无视风险鼓励甚至强制员工“逆风而行”的做法不值得提倡,新经济也不该成为从业者权益保护的盲区。且在互联网企业常态化加班等做法遭遇争议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认知水位已经提升,期待新业态中的从业者权益保障能做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