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北地区大龄男青年的婚恋样本
30岁的长春小伙赵亮一度笃信二十七八岁结婚生子最合适不过。
而今,他已到了而立之年,在东北城市里也算“老大不小”了。今年年初,父母正式下达了“催婚令”。
赵亮谈过3次恋爱,有大学时代的懵懂爱情,也有持续了3年的恋爱长跑。,的这段恋情,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女方和家人要去上海投奔亲戚,谋求更好的发展。
女孩有教养,长得也标致,父母做生意,家庭条件很好。“最难得的是她择偶主要看人品和性格,而不看物质。”赵亮说,这在当下非常现实的择偶标准里是一股清流。
考虑到自己性格、综合能力,以及想留在长春陪父母等原因,赵亮没和女方一起去上海,两人一年的恋情也无疾而终。
赵亮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开始自己创业,经营着一家做会展布置的小公司。现在,他有一套60多平方米的住房,开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车,每年收入10多万元。此外,他的父母都已退休,并且身体健康。
“上述这些,是每个择偶男女青年都要准备的基本情况介绍。”不过个头中等的他觉得,如果自己长得帅点就更好了。
“现在相亲首先看颜值,看着舒服才愿意继续聊。”相亲时,赵亮不介意对方开门见山地问他的个人情况,“毕竟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有身后的两个家庭”。
去年3月,赵亮第一次相亲,对方是亲戚给他介绍的一个女孩。两个人聊了一个小时,按部就班地介绍各自情况。
后来女生问他,“结婚以后谁当家”“如果女方无条件耍脾气,你要怎么处理”。这让赵亮有点反感,“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估计不太好相处”。
赵亮期待另一半善良、孝顺,愿意和他一起奋斗。他无法理解一些女生自身素养有限、工作一般,却对男方有着苛刻的要求。
去年,赵亮加入了长春,的公益相亲组织——牡丹园相亲会,还担任了这个相亲会微信群的综合管理员。
长春牡丹园相亲会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经促成了5000多对新人的结合,在吉林省内有不错的口碑,很多长春籍在外地工作的青年男女,也借助这一公益平台寻找伴侣。
赵亮也受益其中。牡丹园相亲会有10多个微信群,群成员数千人。“白领群、大龄群、离异群、90后群”……各个群每周都会组织各种联谊活动,为单身男女提供认识的机会。相亲会组织的徒步、野餐、唱歌、七夕派对等活动,赵亮都参加过。
相亲会“大龄群”成员的年龄大多在30岁到40岁之间。他发现,这些久经相亲战场考验的大龄剩男剩女们,大多不再相信婚姻里有爱情。这一群体都把择偶的物质条件要求得很细致:工作性质、收入多少、爱好特长、生活态度、父母的收入和健康……各个方面都满足预期,才肯婚嫁。
在牡丹园相亲会创办人王树方看来,这样的坚持可能就把自己给耽误了,特别是女生,自身条件再好,但年龄一大,就不再有优势。
王树方介绍,东北农村地区二十二三岁就开始谈婚论嫁,城市30岁左右是一道分界线,“优秀的男生,想找对象结婚,还是很容易的。”
前段时间,王树方给一个条件不错的44岁未婚男士介绍了一位同样条件不错的38岁女士。男方没同意,理由是,想找比自己小10岁的女生。王树方很无奈。
王树方夸赞赵亮为人憨厚、做事认真,也给他介绍过几次对象,但都没有成功。
在赵亮看来,东北人才外流的大趋势,对留在本地的青年择偶心态有一定影响。赵亮大学的6个男生好友都选择去了北、上、广这3个一线城市打拼。他不否认,出去闯荡的男生更果敢、事业心更强,是被很多女生看重的优点。
“而选择去一线城市闯荡的女生,大多胆大心细、有主见、更能吃苦。”作为相亲会微信群综合管理员的赵亮观察到,留在本地的女生大多更喜欢安稳、更依赖另一半。尽管这两类女生各有优势,但要在东北选择第一种类型,范围相对会小一些。
除了东北人才外流对单身青年择偶有一定的影响外,在牡丹园相亲会的微信群里,大家普遍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结婚成本高、东北离婚率高是主要的外在原因。而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太挑剔是主要的内在原因。
国家统计局2018年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显示:黑、吉、辽三省的离婚率分别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离婚率都高达60%以上。畸高的离婚率让很多单身青年不敢轻易走进婚姻。
网络时代,认识和结交异性的机会越来越多。赵亮觉得,单身男女很容易互有好感,就开始相处,又很容易因为一点矛盾就分道扬镳。“牡丹园相亲会是个不错的相亲平台,但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不停地选择。”赵亮说,很多人总是期待“下一个”会更好。
“这些想法都是进入婚姻的阻力。”王树方说,条件好的人很挑剔,挑来挑去,反倒把自己剩下了;条件不太好的人又没摆正自己的位置,结果一直单着。
尽管在相亲和婚姻的世界里都很现实,但赵亮仍然相信“一见钟情”和“一起奋斗”。“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物质至上和利己主义的。”赵亮说,他会等这样的女孩再次出现,没有爱情的婚姻太可怜了。(应采访对象要求,赵亮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