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宰牲亭8月启动修缮
将进行全面挑顶维修 并对油饰彩画进行现状保护 此前神厨、神库已完成修缮
中山公园社稷坛神厨、神库修缮完毕后,用于社稷文化展览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在社稷坛神厨、神库挑顶及油饰彩画修缮工程完工的基础上,中山公园将对另一处文物古建——宰牲亭启动修缮。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山公园获悉,修缮工程预计将从今年8月一直持续到明年9月。修缮完工后,中山公园从2000年初启动的文物保护性“大修”工程基本告一段落,今后将根据日常巡视情况,对园内文物制定进一步的修缮或保护计划。
红色的立柱结实稳固、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中山公园社稷坛西南角处,有两座面宽五间、七檩大式大木的单檐琉璃瓦悬山顶建筑,它们就是神厨和神库,是明清两代,安放太社、太稷神牌及各种陈设、祭器、厨具和制作祭品的地方。与中轴线上其他文物古建相比,这两处建筑体量并不算大,参观者也相对较少,但作为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建筑,这两处国宝级“不可移动文物”富含的历史文化意义极为深远。
如今,穿梭于神厨、神库里观看社稷文化展的游客可能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这两处建筑还是一副凋敝破败的样子:两殿屋顶上的瓦件、脊兽脱釉现象严重,神库后坡屋面还出现了局部渗漏;椽子、飞椽头部严重糟朽、腐空甚至开裂,连上面的油饰层都已脱落……不仅如此,古建室内居然是现代社会常用的水磨石地面,古今修缮材料的生硬拼凑,使这两处,建筑一度散发出尴尬的气息。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让文物恢复应有的尊严,中山公园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对社稷坛神厨和神库开展了保护性修缮。修缮主要从四方面着手:更换琉璃瓦、外立面油饰层修补、拆除水磨石地面恢复“金砖”墁地以及后檐柱墩接加固。修缮完毕后,神厨神库一直用于公园社稷文化展览,向游客介绍社稷文化知识,并展出明清社稷坛文化研究成果及历史文献资料。
根据修缮计划,中山公园将于8月启动社稷坛宰牲亭抢险修缮工程。“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宰牲亭南侧飞椽存在脱落现象,同时四面连檐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糟朽并伴有漆皮脱落,屋面瓦件有脱釉、松动现象,檐头瓦件有残损且已危及木构件,局部还漏雨。”中山公园基建科副科长张京利介绍,针对这些问题,公园制定了修缮方案并获得市文物局核准批复,将于近期开展招投标。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修缮将对宰牲亭全面挑顶维修,确保瓦件归安,更换糟朽的望板、椽子、连檐瓦口和木基层构件,并对其余部位的油饰彩画进行现状保护。工程计划于2020年9月完工。
揭秘
1新旧瓦并存
保留文物古建历史信息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现在神厨、神库两处建筑前后坡面的琉璃瓦颜色有很大差别:后坡的琉璃瓦颜色发黑,而前坡的琉璃瓦则明黄锃亮。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公园在修缮过程中希望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恢复古建筑,同时尽可能多地保存文物古建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现在神厨神库西面也就是后坡用的是原来的旧瓦,正对着游览区的前坡则全部更换为新的琉璃瓦。”中山公园基建科副科长张京利透露,施工中对旧的琉璃瓦进行了多次筛选,最终50%的旧琉璃瓦得到保留并用在了后坡,“瓦件拆除中我们都统一存放、筛选。脊筒、吻、兽等构件先编号再拆卸,并完全按照原形制补配吻、兽脊件,,限度保存历史原貌。”
“当时对于琉璃瓦如何保存、存多少有很大争议,经过多次讨论,我们定下了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琉璃瓦件的原则,最少要保留50%。保留下来的旧琉璃瓦其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釉现象,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后人保留一些老的东西。”张京利说。
2拆掉水磨石地面
恢复“金砖”铺地
此次神厨、神库保护性修缮,坚持了保留文物建筑原真性、原形制、原结构方式、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古色古香的社稷坛神厨神库两处文物古建里,此前地面上铺设的居然是现代化的水磨石。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关部门对神厨神库启动了一轮大规模修缮,水磨石地面就是当时留下的历史痕迹。
为了恢复文物古建历史原貌,此轮修缮公园特意对此制定了恢复性的修缮方案,将室内地面上的现代修缮材料,换成同规格文物古建中常用的尺四方砖。“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对于这里地面的铺设并没有相关记录,只能按照史料记载并参考同类规格的古建形式,,限度地对它的历史原貌进行还原。”张京利透露。
多方比较之后,公园最终选择了现在使用的尺四方砖。工人在拆除原有的水磨石地面之后,先按照3:7的比例用灰土垫层,然后细墁尺四方砖,恢复了古建“金砖”铺地的历史原样。
3与季节“赛跑”
对10根檐柱包镶墩接
此轮修缮中,公园共对神厨神库的10根檐柱进行了包镶墩接处理。如今,修饰一新的神厨神库里,仔细辨认,依旧可以在部分檐柱上面看到曾经的修缮痕迹。在一根檐柱距地面不到一米高的地方,可以看到曾经的“打箍”痕迹。
“修缮时,工人要先打开柱子,查看里面的糟朽程度。如果糟朽太严重,就要把整个柱子全部替换掉,我们打开后发现柱子只是根部糟朽了一部分,所以确定了局部墩接的修缮方案。”张京利介绍,工人将糟朽部分剔除后,把同材质的红松木进行了切割,再用巴掌榫扣起来后墩接在柱子上。之后,工人会在柱子外面打两个铁箍进行固定,再做“一麻五灰”和外立面的油饰修缮。
值得一提的是,檐柱的墩接修缮还要挑季节。“不能在冬季,还要避开雨季,开春的季节是最合适的。”张京利介绍,因为“一麻五灰”和油饰修缮都有一个晾干的过程,如果没干透就贸然进行下一步,会把潮气和湿气闷在里面,古建的木结构可能会因此被“捂坏”,这样不仅起不到修缮的效果,相反甚至还会威胁古建安全。
对话
文物保护,在于日常维护和监测
对话人:中山公园基建科副科长张京利
北青报:除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修缮外,中山公园的文物还进行过其他的修缮吗?
张京利:以前的修缮都只有简单的记录,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才建立了系统的修缮制度。从现有记录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分别对园区文物进行过修缮,之后就是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对神厨神库开展的这轮保护性修缮了。现在,我们对园内7处文物古建逐一建立了情况台账,实现“一物一档”,进行档案归整,记录了文物建筑名称、建设、位置、结构、用途、建筑规模、保护措施及看管人员,同时详细记录了建筑情况、历史沿革、检测记录及修缮记录,确保文物建筑资料准确,为今后的修缮提供依据。
北青报:除了“大修”工程外,公园日常的文物维护修缮是如何开展的?
张京利:我们制定了文物古建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制度,并做好记录。通过基建科室人员、专业人员和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文物古建进行全面的检查、记录,确保文物建筑安全。公园每天会组织人员对文物建筑、可移动文物、具有一定历史沿革意义的建筑进行联合检查,从房屋结构、周边环境景观、单位使用情况、建筑整体风貌、消防安全等逐一进行检查,排除隐患。
北青报:这种例行的巡视检查对保护文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张京利:文物古建修缮一般都有一定的周期,在保证文物本体安全的情况下,修缮次数越少,对文物肯定是越好的。所以,在日常巡视检查中,如果文物现状整体效果比较好,结构没有问题、外观整体也还行,我们就维持日常监测状态,等发现问题再进行保护性修缮。如果日常的维护、保养或者监测到位,发现小毛病及时处理,文物就不会出现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修缮周期可能就会拉长。对于古建筑来说,一旦木结构出现问题就需要大修了。所以,日常的保护、维护和监测对文物来说十分重要。
北青报:配合中轴线申遗,公园目前做了哪些工作?
张京利:此前,我们已经配合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对中轴线遗产点和历史道路的空间和建筑尺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并将成果用于申遗名录。中轴线申遗其实也是对历史文物建筑及其历史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只有我们把文物修好了、保护好了才能为今后的申遗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能给后人保留和传承一些历史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