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设女生专用电梯引发新一波讨论
“女性专用”有没有实际意义?
学生们可选择乘坐应急通道电梯进入教学楼层,而女生专用电梯不停。
“在北京的学校里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电梯,被暖到了!”昨天,小王意外在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发现了几部标示着“女生专用”的电梯,惊喜地发了朋友圈。好友晓羽看到后截图转发,并配写文字:“我比较期待北京能有(女性)地铁专列”。之所以这样期待,不少女性有着晓羽一样的初衷:在封闭而拥挤的场所,日常的肢体接触足够让人尴尬,而“女性专用”似乎可以规避这一系列问题。
发现 高校增设女性专用电梯
傍晚,一般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舞蹈系专业学生练舞的时间。丸子头、披肩发,各式装扮,身材高挑,腰背倍儿直的舞蹈系学生从电梯走出,电梯间显得尤为热闹。人群中,小王正拿着手机对着电梯上方的“女性专用电梯”拍照:“太暖了,我感受到了学院对女性的尊重。”小王是来学校找同学的,意外发现的这个新生事物让她眼前一亮,发到朋友圈后,很多女性朋友都很羡慕。
学校为什么设置女性专用电梯呢?今天早上,记者来到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探访,在高达21层的E座发现了三部电梯,其中两部都写有“女性专用电梯”,还有一部标示“应急通道”,后者所有人都可以通行。
探访中记者发现,原来该楼5层及以下为教学楼层,6层至21层为女生宿舍,为方便女生上下楼,因此设置女生专用梯,这两部电梯在2至5层不停,上课的学生可以选择旁边的应急通道电梯或者楼梯。
虽然校方设置女性专用梯另有它意,但对女性的保护和尊重的话题也再次被提起。与该校类似,中国传媒大学早在几年前将教学楼1/4的厕所从男厕改为女厕,解决男少女多女生如厕难题。虽然一些男生也有“走了很远,到走廊尽头才发现两个厕所都是女厕”的抱怨,但他们理解校方的初衷,而且也确实体会到了课后教室外的新变化:“女生排大队如厕的情况几乎没有了。”
延伸 “女性专用”是优待还是歧视?
其实,生活中有关于“女性专用”的痕迹也有不少。
比如,女性专用通道、女性专用车位,日本某网吧中有女性专用楼层,最常见的还有女性专用车厢。记者查询发现,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9个国家设置女性专用地铁车厢,包括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女性遭受性骚扰,给予女性更多关怀。
国内也不乏相关范例。前两年,广深两地就试点开设“女性专用车厢”,女性车厢设在首尾两端,刷成粉红色,女性、孕妇及小学以下的儿童可使用。此外,在车厢和月台的乘车口均贴有专门标识和指引。不过,女性车厢并不是法律层面上的强制,并非排斥男性,限定时间以外,男女都可以乘坐。
对于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做法,早有网友展开过“大讨论”。
支持的网友大多看到了设计者的初衷——加强对女性的保护和尊重。尤其是在夏天衣服单薄的时候,可以避免“咸猪手”。
然而,提出质疑和建议的网友也不示弱,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他们认为如果设立“女性专用”是为了防止女性被骚扰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治标不治本,应该加大对“咸猪手”的惩罚力度,对监控和安保措施的完善,以及对落后价值观念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公共资源却只允许女性专用,禁止男性进入,也是一种不公。更有网友表示,此举会引发其他群体的比较,比如需要男性车厢、老人车厢、军属车厢、残疾人车厢等。
专家 “女性专用”不宜泛化
对于关爱女性应该有怎样的逻辑呢?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涛认为,“女性专用”不宜泛化。“公共资源有限,盲目设立会引起秩序混乱。而且,被冠以‘专用+’的群体往往会被标签化,比如自我弱化,这可能会导致与设立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
朱涛曾在印度调研时发现,“女性专用车厢”设立后导致了一个让人无法预料的后果,就是女性不再敢进入其他非女性专用车厢,原因居然是其他车厢中的男性反倒默认可以做一些事情,显然这一举措将女性置于更为不利的境况之中。
“‘女性专用’一要考虑国情,二要考虑资源,比如在安检口较多,或客流量较少的机场会设立‘粉色通道’,因为需要人身安检,敏感的女性多了一重选择,还能增加效率;此外,在男少女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重新分配资源。”朱涛认为,还有一种场合可以考虑“女性专用”,比如在医院等女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地方设立母婴室或者更衣室,因为除了这里她们别无选择。
对于呼声,的“在地铁中采用女性专用车厢”,朱涛认为,就现阶段来看这并不现实。因为不同于其他城市,北京平峰客流量依然很大,“女性专用车厢”很可能无力限制蜂拥而至的男性乘客,,沦为“鸡肋”。事实上,2015年就有人提出在北京地铁上设立“女性专用车厢”,但终因反对声音太多而夭折。
“除非不得已,否则‘女性专用’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昆明、杭州等地也曾出现过女性专用停车位,空间更大,但反被批评、质疑,被迫叫停。女性毕竟占到一半以上的数量,希望不要因为这些专用的通道来强化或弱化她们,还是要把生活平常化。”朱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