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深夜崩溃的年轻人 谁与你守望相助

时间:2019-04-04 11:38: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深夜崩溃的年轻人 谁与你守望相助

  最近,杭州一位小伙子“马路边崩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位小伙子骑车逆行时被交警拦下,突然情绪爆发,猛摔手机。他对交警哭喊:每天要加班到十一二点,女朋友忘了带钥匙,催着让他送钥匙,而公司也在催他,两边都在催他,觉得生活好累。

  小伙子街头崩溃完,还得整理好情绪,回头收拾“残局”。不难想象:这个忧伤的年轻人骑进茫茫夜色,给女友送钥匙,然后折返公司加班,,疲惫不堪地回家睡觉。

  看过这段新闻视频,很多网友反应是:先看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因为想起了也曾如此狼狈的自己。

  在路边崩溃的年轻人,让所有人都想安慰他,也让处境相似的人们反思:谁说难过就一定要硬撑着“过”,逼迫自己逃避焦虑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每个人快乐的来源,不局限于吃喝玩乐的需求得到满足。只有对“我活着”这件事有确定感受时,才会自内而外产生幸福感。很多职场年轻人负能量“爆棚”,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感、存在感和成就感。

  就如彩虹合唱团的那首《感觉身体被掏空》所展现的无奈,年轻人被动适应职场的时间表,机械冲刺老板勒令完成的KPI,把自己训练成一声令下就随时冲锋陷阵的勇士。虽然能挣到还不错的收入,但对事业、生活的未来规划是一片空白,不知下一程、高一阶的追求在何处。低质量、无目标的重复积累,只能换来虚无感。

  年轻人的焦虑也来自工作和生活“边界线”的模糊。太多“拼命三郎”在办公室格子间深深“扎根”,甚至在下班、外出休假时也抱着电脑。但是,每个人的精神调节机制都有隐性“临界点”,仿佛天平一般,仅仅顾全事业这一端,而忽视生活乐趣的平衡,无疑是危险的——单薄的精神调节机制,让人在事业瓶颈期走进死胡同。

  “杭州崩溃小哥”的事例警示人们,产生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焦虑本身,缺乏对自我精神状况的关注,未能及时调节情绪。

  我有一个朋友生性阳光乐观,在熟人眼中“心超大”。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时常告诉我们KPI又有了一日千里的可喜进度。前几天“愚人节”,她忽然在微信群里要和我们语音通话,说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有种想跳楼的冲动,然后又迅速挂掉。我们先诧异了半分钟,觉得她可能在开“愚人节”玩笑,毕竟她这么乐观的人怎么会崩溃呢?

  晚些时候我们才知道,朋友在这,遭遇了工作以来,的危机。而更让我们难过的是,她的负面情绪早已存在,但被紧紧锁在自己心里,而这,办公室的“天降危机”几乎是,一根稻草。

  我们不免唏嘘,独自在大城市飘荡的年轻人,学习如何和自己情绪相处,这件事何其关键。

  感到力不从心怎么办?在不少年轻人眼里,承认负面情绪成了一件很羞耻的事。他们被领导呵斥着“你不要以为你很努力了”,给自己猛灌一通成功学鸡汤,继续硬着头皮死扛,压抑不时涌起的负面情绪。

  然而,就如我那位蓦然崩溃的朋友一样,任何细微的烦恼和焦虑,若不能被合理排解掉,日积月累,很可能变成无法突破的困境,而周围人对此一无所知,无法及时施以援手。

  “杭州崩溃小哥”对着陌生人宣泄的画面,也侧面反映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对于大量来自异乡的奋斗青年而言,他们习惯了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未能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网。

  “社会支持系统”也称“社会关系网”,即个人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单薄,情绪走极端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你烦了、倦了,请不要对熟悉的亲人、朋友三缄其口,请不要报喜不报忧,让他们参与你的成长,听听你的忧愁,与你守望相助。

  同时,各大企业也应增强人文关怀,重视员工心理状况和需求,比如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精神层面的保障。

  如果今天生活对你下手了,你很难过,请不要逼着自己硬撑着“过”。停下脚步直面它,并找到温暖有力的人们,与你守望相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