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晓燕 应陶
通讯员 倪晶晶 张超超 赵璇 黄娟娟
每到腊八节,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惯,下沙也有这个习惯。
一般在腊八节前,,下沙不少地方会支一口大锅,放下红豆、桂圆、红枣、花生等食材,熬出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老一辈的下沙人说,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祛病强身、增福增寿,更是对新年红红火火的期盼。
昨天,腊月初八,在下沙街道和白杨街道的各个社区,大伙儿都喝上了热腾腾的腊八粥。
和外国友人一起过腊八
传统节日也可以国际范
昨天早上一早,住在中外公寓的张大伯就赶到小区西门附近,社区在这里派粥。“我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张大伯说,“拿一碗给家里的宝宝做早饭,让他感受一下中国传统习俗。”
张大伯还发现,派粥的志愿者里有一位外国友人。他是来自喀麦隆的孙白杨。作为早城社区“早me帮”的志愿者之一,他想感受一下中国的习俗,所以报名参加了送粥活动。一边派粥,他还和拿粥的市民说些吉祥话,惹得居民们咯咯笑。“昨天我在网上查过资料,说送粥说些吉祥话还能给人送福。”他笑着说。
朗琴社区则在上周五,针对外籍居民举办“浓情腊八,爱暖朗琴”的腊八节活动。
朗琴社区特意按照古时的记载,尽量买全食材,并为外国居民一一讲解每一种食物的寓意和功效,和他们一起洗米、煮粥,让他们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与中国的传统春节文化。外国居民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吃到了美味的腊八粥,还感受到不一样的历史与传统。
送粥上门
老人和居民直呼很温暖
考虑到高龄老人腿脚不便,不少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大早就把腊八粥送到了高龄老人的家中。
昨天早上9点,住在伊萨卡的孙柏岩就收到了小朋友送的腊八粥。“社区每年都给我们两老送粥,真是太感谢了!”孙柏岩说。
据悉,为了此次腊八节派粥活动,伊萨卡社区特别招募了小分队志愿者。小区的32位小朋友在社区书记唐浩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共为小区25户高龄老人送腊八粥。
为了此次派粥,小志愿者沈思彤小朋友一早就起来赶往社区。“这个活动真的很有意义,让孩子学会关爱老人,也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弘扬,我很支持!”小志愿者爸爸说。
在滟澜社区有一支爱心小分队,向坚守在一线的环卫工人、物业工作人员和道路收费员送上了热腾腾的腊八粥和爱心手套。
旁边新闻
连续六年,热心大伯熬粥送邻居
在腊八的前一晚,还有不少好心人自掏腰包熬粥送给居民。住在铭和社区的王保国,每年都会自掏腰包熬腊八粥送给街坊邻居。
今年是他免费送粥的第六年了。说起送粥的初衷,他说是想和邻居熟络熟络感情。“每年送已经成了习惯。上周已经有人来找我讨粥了。”他笑着说,“我在上周一就和食品市场的老板打电话,让他把食材给我送过来。今年的品种和去年一样,不过在数量上比去年多了一些。比如糯米要了180斤,比去年整整多了30斤。”
至于花了多少钱,他笑着说保密,“都是做好事,不在意钱的事。”
上周五晚上,他和老婆女儿一起,把各种食材清洗干净,并仔细检查有没有坏掉的食材,或者是否有沙粒等混在食材中。
周六一大早,他生起炉子,开始煮食材。“提前把食材烧成半成品,然后再倒一起煮,不然肯定来不及。”从前天晚上5点,他便开始熬粥。他通宵守着煮粥,一会儿搅拌,一会儿加炭,连盹儿都没打。
昨天早上,王大伯的粥终于熬好了,并把粥一份份盛出来分好送给前来取粥的市民。拿着香气四溢的腊八粥,居民们直说谢谢。志愿者张阿姨说:“喝热粥,驱寒意,保健康,送平安,祝福你们来年万事大吉。”居民张大伯说:“承你吉言,谢谢你们,一大早将这些热腾腾的粥送给我们,真的很窝心。”小年轻们纷纷拿出手机将这些暖心的画面拍了下来,有的还说要把这暖心一幕发到微信朋友圈。
此外,上沙社区百莲花志愿者服务队的阿姨们也自掏腰包买了食材,用自家的电饭煲熬了6大桶腊八粥送给居民。
本报记者 汤晓燕
通讯员 王国强
汤晓燕 应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