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科学和艺术"相逢":培养皿里"种"出"蒙娜丽莎"画作

时间:2018-12-06 16:19:03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华社沈阳12月6日电(记者王莹、彭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写意版《嫦娥奔月》……你能想象吗?这些驰名中外的艺术画作,不仅可以用笔画出来,还可以在培养皿里面“种”出来。

  近日,沈阳药科大学举办了微生物艺术设计大赛。参赛选手们以培养基为画板,以牙签做画笔,蘸细菌做颜料,借助微生物实验技术,用细菌在培养基平板制作图案,创作出了一幅幅创意十足、色彩斑斓的“艺术细菌”画作。

  这是科学和艺术的一场“相逢”。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副院长张怡轩教授介绍,用微生物作画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的艺术创想,作画者不仅需要掌握微生物培养等实验技术,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这次大赛有170多位学生报名,共收到了上百幅作品,有人物、动物、卡通形象等,都是通过微生物菌株画出来的。”

  画作被封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中,由各式菌种构成。因微生物菌种有各自不同的颜色,通过无菌操作可以避免杂菌混入,待到菌落长成后,一幅幅画作就显现出来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中的五颜六色均是“纯天然”,或来自细胞本身,或是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没有任何成品颜料涂色“参与”。

  消毒实验器材、稀释土壤标本、配置分离培养基、提取细菌培养、提纯细菌颜色、选准靶点放置细菌、灭菌消毒……在参赛选手、沈阳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王爽看来,创作微生物画作是一个“耐心铸造奇迹”的过程。每一幅画都要有一个月的创作期。作画过程虽很繁琐,但也很有趣。

  “例如细菌纯化培养、提纯颜料的时候,我们用涂布棒沾菌液擦拭培养基后,会目睹一株株微生物细菌,变成一个个各种颜色的小斑点,从培养皿中长出来。”王爽告诉记者,他们再用细竹签把创作所需的单一颜色细菌挑出来,放到纯化培养基上,让细菌们继续生长,也就是提纯的过程。

  “提纯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对纯净度要求极高。如果再生长的细菌又是两种或多种颜色,就说明纯化失败,还需要继续提纯。”王爽举例说,有同学画《九色鹿》,就提纯了好多个颜色。

  使用提纯后的细菌,学生们将在新的培养皿上作画。万事俱备后,一切都将交给时间。经过三五天静置,细菌在培养基里不断繁殖生长,一副肉眼可见的色彩斑斓画作,逐渐呈现眼前。

  这是时间的酝酿与馈赠,更是微生物学科独具的魅力。

  据了解,绘画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为两类,一部分来自原始森林植物根下的土壤,另一部分是从中药材根际分离出来的,都是无害菌,确保学生不会受到感染。“我是学校科考队成员,这次绘画使用的部分菌种就来自暑假去大别山考察时,在当地采集的中药材根际土壤。”沈阳药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王佃余说。

  张怡轩表示,学校举办微生物艺术设计赛,希望可以推动微生物科学知识普及,直观宣传微生物知识。“同时我们还希望寓教于乐,鼓励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作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微生物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乐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