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青海省会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钟欣 摄
中新社西宁12月3日电 题:青藏高原第一大城:从荒山围城到“青山郭外斜”
中新社记者 陈韬彬
冬季的青藏高原有些萧瑟,但在高原东部的西宁依旧可寻绿意。
进入西宁北山脚下的北山美丽园中,6000亩林地在狭长的湟水谷地间一眼望不到头,除了河北杨、青杨、榆树、海棠外,长青的云杉、云松在寒风中依然挺“绿”。树的脚下,园艺工人们正忙着为孔雀花添加保温措施,以应对更冷的天气。
北山林场副场长郑寿明告诉中新社记者,与如今多彩多绿相对比的是,北山美丽园曾是一片低矮民房和垃圾堆场。“北山因为长年水土流失和风化,陡坡岩体易失稳,从而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
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徐进介绍,西宁城区东西狭长,南北两山对峙,干旱高寒的气候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一直困难重重,虽然对南北山的绿化从未间断过,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仍是荒山秃顶围城、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极度恶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西宁的真实写照。
“西宁是青藏高原的门户和国家生态屏障,也是高原上人类活动强度,的地区,它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青海全省近50%的人口,是青藏高原,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徐进说,在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峻生态环境的倒逼下,作为生态脆弱,地区,西宁为此开启了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的超前实践。
近30年来,以尕布龙为代表的几代西宁人战黄土、抗缺水、灭盐碱,建成了由62座泵站、3120公里管道组成的林灌网络系统。
“上世纪90年代资金还是比较缺乏,为此青海形成省市两级主导,168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军、武警部队和部分个体参与的分片承包模式,并完备相关立法。”西宁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志说。
官方数据显示,到2017年,南北山绿化累计完成造林24.5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591万株,两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升到79%。其中,北山治理将危岩体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下大力气完成周边11个村、5832户、182.6万平方米拆迁任务,毫不犹豫地将可用作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的400公顷土地划为城市景观绿地,并在2014年颁布《西宁市北山美丽园,性绿地管理办法》,以立法的形式让绿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据估算,南北森林每年可滞尘7.5万吨,比1989年滞尘能力提高7.2倍,对西宁扬沙天数的减少起到重要作用,水源涵养功能得以增强。坚持绿色发展的西宁也为此赢得了一张张靓丽名片,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项荣誉的省会城市。
“以前西宁有五大林场,其实就是荒山,现在才是名副其实的林场。”郑寿明在20多年前进入林场工作,当时说起林场就是一个“愁”字,现在谈及林场,满脸的自信与骄傲。
北山美丽园于2017年底开放;今年10月,历时4年多建设的北川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一时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游览的新,。与此同时,甘河工业区6540亩工业用地被用于建设“园博园”;作为勾画生态山水城市的“绿芯”,总规划达217.3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也已全面铺开。
记者在北山美丽园见到正在锻炼的退休市民吉顺莲,她说,过去可去的公园太少,现在绿色随处可见,西宁越来越美,“高原缺绿,人们其实对绿色有更多的期待,也会更好地珍惜和保护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