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夫妇在家研究铁轨探伤问题。(杨昊 摄)
中新网满洲里11月29日电(姜辉)29日8时许,裹着棉服的宋波像往常一样和工友把探伤车抬上铁轨开始作业,当天,温-27℃。41岁的宋波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工务段满洲里探伤工区工长,他的工作是给铁轨“做B超”消除“病害”。20余年来,宋波和从事出国机车内部设施探伤工作的妻子王文惠,多次及时发现铁轨设备重大安全隐患,满洲里对俄运输通道已实现安全生产24000天。
满洲里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是中国,的陆运口岸城市,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开站于1898年的满洲里火车站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承担着中国,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的铁路业务,是滨洲铁路终点站并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国际列车从这里开出后会经过中俄国界,在10余公里外的后贝加尔站换轨来适应俄罗斯的铁轨宽度。
宋波推着探伤车在铁轨上作业。(杨昊 摄)
探伤车上的显示屏。(杨昊 摄)
宋波的作业区间从满洲里火车站到“中国北大门”满洲里,,这条10余公里长的铁路线是中国,陆运口岸满洲里口岸中俄铁路货物运输的,通道,来往于中俄两国之间的原油、煤炭、集装箱班列等都要从这条铁路上运输。入冬后,宋波每天都要和工友顶着五六级的凛冽寒风推着七八十斤的探伤车在这条线路的铁轨上探伤,每次作业需要5个小时左右,手上脸部都有冻伤留下的疤痕。
“铁路钢轨由于受列车车轮碾压,经常会产生一些病害,特别是在极寒天气下,金属热涨冷缩更为明显,如果钢轨损伤不及时发现处理,有可能引发断轨事故,对口岸跨境列车的运行安全带来影响”。宋波介绍说,入冬后中国东北地区开始室内供暖,从俄罗斯开过来的运煤列车急剧增加,现在是铁轨探伤工作最紧要的时期,一刻也不能松懈。
“铁轨外部的损伤能看到,但是金属内部的些微损伤肉眼发现不了只能通过声波探测,然后根据显示屏上的波形振动幅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裂纹、砂眼等缺陷并解决”。从最早的手杖式探伤仪、仅靠听铁轨反射的报警声判断铁轨内部伤损的笨法子,到现在使用新型探伤车,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超声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数字化设备,从事铁轨探伤工作20余年的宋波见证了中国铁路探伤的发展。
宋波妻子王文惠在机车底部进行探伤作业。(杨昊 摄)
宋波推着探伤车在铁轨上作业。(杨昊 摄)
宋波的妻子王文惠是为出国机车内部设施探伤,分为内部检测和外部检测两种,戴上护目镜,操作紫外线光灯,利用磁粉和超声波,对机车车钩、吊杆、柴油机传动轴、万向轴等零部件探伤,及时排除断轴,崩轮的危险。王文惠说,探伤工作就像是给设备“做B超”,细如毫米的裂纹都能够准确找出来及时修复。
夫妻俩都是做探伤工作,在家里话题也离不开探伤,夫妻俩会一起讨论典型的探伤案例,也会交流一些技术经验。“千万别漏检”这句话,两人每天都要互相叮嘱。
“我们俩都忙,小时候孩子一直由奶奶照看,现在上小学三年级,放学后在小饭桌吃饭,我们俩下班了再去接他回家”。王文惠说,这些年来夫妻俩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孩子亏欠太多,但为了守护满洲里,大通道的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