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旁,高达60多米的烟囱。 刘占昆 摄
(改革开放40年·调研行)古老瓷都景德镇焕发“年轻态”:延续千年文脉 讲好陶瓷故事
中新网景德镇11月20日电 题:古老瓷都景德镇焕发“年轻态”:延续千年文脉 讲好陶瓷故事
作者 吴鹏泉
“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是江西景德镇的发展定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景德镇推动文化与经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对话,“千年瓷都”正焕发“年轻态”。
资料图:一位陶艺家在手绘花瓶。 刘占昆 摄
延续千年陶瓷文脉
景德镇有着千年官窑史、六七百年御窑史,陶瓷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景德镇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色,“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拥有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陶瓷文化遗存,散布在当地民众口口相传的“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条巷,一百零八条弄”里,老窑址、老里弄、老街区遍布全城。
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江华介绍说,该市把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并对全城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十大瓷厂”老厂房等文化遗存实施系统性保护修缮,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保护老城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
漫步在景德镇大街小巷,俯首可拾的是积淀千年的文化,大到山体壁画、城市建筑,小到灯柱、垃圾桶,一街一景、一巷一品、一桥一形都融入了陶瓷元素,或是瓷质,或是瓷形,或是瓷事。
资料图:一位女孩在陶溪川特色文创街区摆下摊位,招呼客人。 王昊阳 摄
江华说,按照“路平、水通、灯亮、线齐、墙美”的要求,景德镇将里弄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展现“瓷都”文化特色,赓续城市记忆。
目前,景德镇正在按照申遗OUV体系要求,整体活态复苏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着力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古镇风韵、时代风貌”的陶瓷文化遗产样板区。
融合发展提升陶瓷文化产业
高耸的烟囱、砖红的墙体、锯齿形厂房、博物馆……走进景德镇陶溪川创意街区,一座座标注着时光印记的建筑物映入眼帘,仿佛置身陶瓷文化的时光隧道。这个国有老旧瓷厂“变身”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
近年来,越来越多贴近生活、贴近市场的精巧创意在瓷都不断涌现,创意工厂、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2017年,景德镇艺术陈设瓷产值达126.2亿元。
在陶溪川一家工作室内,王宝山将创作的餐具、茶具、酒器等各种颇有创意的陶瓷产品摆放在醒目位置。对在景德镇打拼了七年的王宝山而言,瓷都是他心中的“,”。
“首先景德镇这三个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陶瓷产品有很高的识别度。”在他看来,千年不熄的窑火,不仅让手工制瓷传统技艺得到系统性传承,还促使景德镇形成了生产、贸易以及窑炉、包装、印花、物流完整的产业体系。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也刺激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景德镇市从事陶瓷电商的企业9847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全国各第三方交易平台注册有交易的陶瓷网店50148家。2017年,完成全平台电商交易额318.2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景德镇用融合撬动陶瓷行业,实施“陶瓷+”战略,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陶瓷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了诸多新型业态。
资料图:景德镇御窑景巷五王庙古戏台。 杨益民 摄
虹吸陶瓷人才 讲好陶瓷故事
51岁的英国物理学博士盖博天5年前辞职来到景德镇与人合作制瓷;70岁的芬兰艺术家维卡瑞在陶溪川举办了多场陶瓷文化讲座和美术个展……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从古至今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它的开放与包容,曾造就了,的辉煌历史。如今,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陶艺家和艺术爱好者,来到这座江南小镇,同样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与这座城市共同打造心中的艺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万多名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在景德镇创新创业创作,相当于景德镇主城区常住人口的5%,其中有5000多人属于“洋景漂”。
除了“引进来”,景德镇还积极“走出去”。近年来,景德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1个产瓷地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进行战略合作,并着力打造经贸合作平台,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2017年,景德镇出口总值达到55.07亿元。
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曾表示,千年窑火、万里瓷路,使景德镇始终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瓷都、陶瓷,。景德镇将力争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