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荻港人防疏散基地示意图。 施紫楠 摄
中新网湖州11月14日电(胡小丽 施紫楠)两次世界大战后,为减少空中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各国开始将人民防空纳入各自国防建设规划。
如今,人民防空虽然淡出了大众视野,但世界不存在,的和平,人民防空建设仍然不容懈怠。如何做到“平战结合”,即在和平时期,人防设施在不影响战时防空袭能力前提下,用于社会其他用途成了当下人民防空建设考虑的,。
浙江湖州荻港人防疏散基地的建设模式为此做了自己的解答。
荻港渔庄,既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水乡生活体验等于一体的休闲之地,同时还是一个人民防空疏散基地,担负着发生重大灾害或战时人员物资的集中疏散隐蔽功能。
平战结合 人防渔庄相得益彰
初次步入渔庄,长廊、桑基渔塘、枯荷、垂柳、五彩风车等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夺人眼目,但稍一留神,立于路旁或建筑物前的指示牌便逐渐揭示出,这儿同时也是一个人防疏散基地。
在渔庄入口一处墙上,一张示意图清晰地呈现着整个基地的格局,五大安置区分散在基地的东南西北处,安置的区域有客房、大厅通铺或户外帐篷,此外,基地内亦配备了指挥,、医疗救护,、应急供水、物资仓库等要素。
走进物资仓库,帐篷、大衣、棉被、垫子等整齐地堆放在几排架子上,处于“待命”状;应急供水处的水泵房里,一个红色的“大家伙”仿佛宣告着它的“战斗力”;普通会议室可快速切换成应急指挥,……这一切既令人好奇,也使人安心。
“荻港人防疏散基地与其他疏散基地,的区别在于其拥有自己的产权。”湖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成员、副调研员、指挥通信处处长程志明介绍,围绕该疏散基地,企业手握经营权,人防部门在应战应急时则具备对整个渔庄的使用权及人防投资部分平时经营的收益权。
据了解,荻港渔庄人防疏散基地距湖州市城区18公里,约20分钟路程,总占地305亩,周围配套蔬菜果园约300亩。整个基地规划安置疏散人员10000人,划分为5个疏散安置区,分三期实施,总投资约1.5亿元,已于2014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图为:荻港渔庄风景。 施紫楠 摄
合作共建 人防企业实现双赢
当初为何会选择这个地方?“首先是看中了它交通方便,保障设施齐备,其次也考虑到与旅游结合,后期能产生经济效益。”程志明道出其中缘由。
2006年5月,由荻港徐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荻港渔庄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同年,湖州市人防办公室正在为一个疏散基地选择建设地址,在走访多个地方后,最终确定了当时的荻港渔庄。
在程志明看来,人防工程首先要保障的是战备效益,但在非战时,则需要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做好“平战结合”。
“看到他们的一期工程比较成熟,经营得也比较好。另外,二、三期建好后,就完全交由企业来经营,人防不仅不需要再耗费人力物力进去,还能以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定期的收益。”程志明说。
至于具体如何合作,湖州进行了新的尝试,摒弃了往常“贴标签”式的“拿来主义”,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
据了解,荻港人防疏散基地二期由湖州市人防办投资2300多万元建设,三期则由湖州市人防办、南浔区人防办和荻港徐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三者共同投资建成。
“这样的模式省内是没有的,一般的疏散基地都只是在他人的基建上投资一点设施,比如挂一些标识牌等,但荻港人防疏散基地有自己的基建产权。”程志明强调。
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龙用了“高瞻远瞩”评价人防当时的决定。
他坦言,与人防合作,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人防投入的基建设施让整个渔庄的功能更趋于完善,可谓是双赢。
图为:荻港渔庄消防泵房。 施紫楠 摄
三效合一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而今,荻港渔庄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年营业额达4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个。当地村民借此觅得新的“致富经”,,实现了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渔庄里大部分员工都是当地村民。”徐建龙表示,荻港渔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当地的旅游产业,更圆了当地不少百姓的致富梦。
荻港渔庄内,游客络绎不绝。渔庄工作人员荻港村村民陈兰聊起眼下的生活,脸上满是掩不住的喜悦。
陈兰以前在村子里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平时收入仅够日常开销,“以前自己小打小闹,生活过得结结巴巴,自从建了渔庄,我就来这儿上班,卖本地的土特产,生活改善了不少。”
作为一个人防疏散基地,荻港渔庄和其他旅游景点又有所不同,平时也会定期进行特殊情况人员疏散演习。对于陈兰来说,这样的旅游景点,让渔庄工作人员都更有“安全感”。
除此之外,渔庄还专门成立了渔达果蔬、阿大湖桑茶两家专业合作社,建立了500余亩果蔬和桑茶种植园,吸收了100余户农户入社经营,平均每户人家每年增收3万元。
诚然,荻港渔庄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归功于其经营有效,人防未背上维护“包袱”,得益于其“高瞻远瞩”,但二者已然是一个共生体,离了任何一方,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就如荻港人防疏散基地相关负责人所言,该基地的出发点与支撑点均只有一个,合作共建求双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