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主持人遇地震淡定播新闻 事后道歉:做法不是太好

时间:2018-11-02 10:00: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0月31日16时29分,西昌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一段主持人录制节目的小视频走红。视频中镜头摇晃,此时主持人正在口播新闻,他沉默一两秒钟,打了个手势说,“等到,等到,不要慌,录完哒;来,不要慌,录了哒,继续。”事后,媒体确认,这名男主持人是凉山州德昌电视台的何坤。

  随后,何坤被网友称为“最淡定主持人”,也说明了他走红的原因,因为敬业,并且面对突发事件沉着冷静。但是,后来主持人又发文道歉称,这种做法不是太好,希望大家立刻按照应急预案有序撤离,因为生命安全最重要!

  这个道歉和解释的后面还有一个事实,在后面有5秒钟主持人和工作人员撤离避险的视频,只是没有上传到网上,让人误认为发生地震时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仍在工作。

  主持人的道歉和工作组人员实际行为已经说明,地震来了首要的选择和行动就是逃离和规避,争取把伤害和灾难减少到,程度。这符合生命第一的普世伦理。不过,地震或其他灾难来了,实际上有几个步骤,一是是否撤离,二是往哪里撤离,三是如果无法撤离该往哪里躲避。

  这些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灾害学理论和方法在探讨,也给出了一些答案。但是,基于地震目前是无法预报的这一难题,首先在遇到地震时是否撤离或逃离就很难判断。因为,如果没有正式预报,只是房屋发生摇晃是较难判断为地震的,只能凭人们的直觉和众人的综合判断。而且,对于地震的强度和烈度,也根本无法判断。

  地震来了跑不跑是每个人实际生活中的生存还是死亡的困境,但也是艰难的决定,所以,才有“小震不跑,大震跑不掉”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表明,既然今天人们在地震面前无能为力,就只能听天由命,或者是凭运气,凭本能和直觉行事。

  然而,要不要撤离和逃生最需要的是科学决策,其中,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起决定作用。事实上,科学研究也正在介入,以帮助人们正确决策。虽然地震不能预报,但有可能预警,即在地震发生后,通过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时间差进行预警,可以获得几秒到几十秒的撤离或躲避时间。

  电影《海神号遇险记》提供了这样的范本。海神号沉船时,有三群人体现了三种决策和行为。第一群是传教士带领的10个人,他们努力爬向船的尾部。第二群是留在餐厅中的一批人,第三群人则在船医带领下逃向船首。这三群人的行动都有各自的理由。第一群人在传教士带领下凭借的是当时的一点基本信息,船头已下沉,并且船尾是船身上最薄弱的位置,可以从那里突围或求救;第二群人不逃离的理由类似于现在的大震跑不掉,畏惧自救路上的危险,宁可待在原地等待救援;第三群人是信任船医熟悉船上的构造和位置,相信其能把他们带出险境。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真实信息,船头已经下沉,并且不相信这个事实。

  结果,由基本常识和一点真实信息作为依据决策逃向船尾的一群人获救了,其他两群人与沉船一起葬身大海,证明了主动决策和正确决策的重要。对于地震,同样有这样的决策和行为。无论是大震还是小震,逃离是,,并且要按应急预案有序撤离。如果无法撤离,则要根据防震防灾知识选择室内易于保护生命的地方进行躲避,而非坐以待毙。

  在室内来不及撤离的人需要寻找“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生命三角”的空间就越大,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地震来了的首要选择是撤(逃)离,撤离不了则需要寻找“生命三角区”躲避。

  张田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