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一次“中国式家长”有多难
现实不比游戏简单,也没有反复读档重来的机会,若是真因为互相误解而给家庭关系添了隔阂,岂不遗憾?
近日,、名为“中国式家长”的游戏走红,在steam平台,它一度成为热销榜第二。在这款养成类小游戏中,玩家扮演父母的角色,通过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来让他们习得技能,以达成家长所期待的目标。
这款游戏得以走红,除去操作简便、设计有趣这些常规优势外,更重要的是,游戏的流程激起了年轻人的共鸣。游戏的各种细节,比如被盛赞,还原家长间攀比习惯的“面子对决”,像是众多玩家成长经历的真实写照。游戏角色的人生轨迹也与现实契合,不由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会心一笑。
事实上,“中国式家长”为年轻人搭建了一个身份转置的空间。从父母的孩子到游戏主角的“家长”,它以一种简便、夸张的方式,给玩家提供了模拟人生的机会。有网友感叹,“玩这个游戏之后,我觉得能让孩子顺利高考都不容易。”在游戏中,让孩子过分偏重某一学科、压制或放纵他的人际交往,都可能通往“精神崩溃”“进入监狱”等失败的结局。
游戏就是以这种戏谑、夸张的方式,向年轻人展示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对于尚未进入家长角色的年轻一代来说,这些困难是他们囿于身份角色的局限性所忽略的,因此这种角色变换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或许这才是游戏所延展出的社会意义所在。仅仅是虚拟的游戏,都能让网友大呼“育儿不易”,现实中,更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年轻玩家得以换位思考:换做你成为父母,你能比爸妈做得好多少?没有标准答案可抄,没有基本属性可算,你又能否想到怎样才能为孩子创造,的未来?
近年来,亲子关系始终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某平台甚至出现了“父母皆祸害”小组,吸引一众年轻人参与讨论。父母叹息为什么孩子不知可怜天下父母心,而年轻人则觉得父母控制欲过强,一心想早点独立。两者换位思维,兴许能为纾解亲子关系症结提供启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可以概括成“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乃是缺乏沟通交流、鲜见换位思考所致。若是孩子能从父母的角度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看到自己的成长需要父母花费怎样的心力,想必也能为审视亲子关系带来新的视角,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涂上一份润滑剂。
现实不比游戏简单,也没有反复读档重来的机会,若是真因为互相误解而给家庭关系添了隔阂,岂不遗憾?玩过了“中国式家长”,年轻人不妨回归现实,学着在家庭关系中转换视角,换位思考,给你的“中国式家长”一个理解宽容的拥抱。
林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