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一口水井的分量

时间:2018-10-23 15:43:2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一口水井的分量

  新华社太原10月23日电 题:一口水井的分量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

  “涧”字的本意是山间流水的沟,但在神涧村,村里的人们却这样解释自己的村名:水在门外流,门内照日头,天上无神仙,年年盼降雨。

  神涧村是位于晋西北贫困县代县的一个小山村,因为缺水,几十年来,村民们一直为打一口属于自己的水井而奋斗着。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神涧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井。这口水井让神涧村走上脱贫之路,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

  挂了号的“胆结石村”

  20世纪90年代,神涧村的胆结石病人突然多了起来。村民们去县医院检查,医生怀疑“吃的水有问题”,村民们回家看看自家水缸里发红的水,轻叹一口气。

  神涧村成了县里挂了号的“胆结石村”,十里八村的姑娘们说,神涧村的后生不能嫁,他们肚子里有石头。

  村民安计拴至今还记得,20多年前,神涧村吃水是个“技术活”。“村里没井,就在村边上挖了几个大坑,下雨时接点雨水,有时候还能流点地表水过来,就这还得一小口一小口地分。”

  要问神涧村里什么东西最多,那,是水缸。“水缸多了就能多存水,村民们有钱就多买水缸,放到院子里等下雨天接水,能挑水时多挑点存着,要不遇到旱天连米下锅的水都没有。”村主任安建国说。

  那时神涧村人每天挑回来的水得放一晚上才能用,要让水里的泥土沉淀沉淀,到用水的时候还得细细过一遍,把石子杂物去掉。尽管这样,水喝下肚子还是会有不适感。

  也有村民想到去别的村子挑水,可一来一回得花个把小时不说,时间长了人家也不愿意。就因为挑水这个事,神涧村没少和别的村闹矛盾。时间久了,许多村民都不愿在村里待着,神涧村一度成了软弱涣散村。

  村口的打井“博物馆”

  神涧村到底能不能打井?村里说法多得很。老人们说,这没水就是没水,老天都让水绕着村子走,就是打再深的井都不可能出水。年轻人不信这个邪,井里不出水那是因为井还不够深,一直往深打,不怕不出水。

  有想法的人在神涧村很多,愿意实践的人也不少。大家不断尝试,小小的神涧村到现在还能看到打井留下的许多痕迹,村子里最多的故事就是打井的题材。

  有人说打井的工具不行,方法不对才不出水,神涧村就试各式各样的打井工具。有人说是地方没选好,水系这个东西邪乎的很,稍微差一点就把水错过了。于是,神涧村里到处都是打井、勘测后留下的坑。有村民说,“最深的坑有202米,村子四周快打成了马蜂窝了。”

  2000年,村民们终于在村边打了一口井,井里出水了,仔细一算却是占着隔壁村子的地。村民们只好隔着一道沟在村里建了一个供水站,每家每户都接了水管。有了供水站,村民终于可以喝到干净的水。

  村主任兼“井长”

  有了水站,神涧村的吃水问题缓解了,村里从此多了一名“井长”。村主任安建国给水站上了把锁,严格控制用水量,“每天半夜关水,天亮开水。”

  2013年,神涧村建起了自己的水塔,告别了每天修水管的日子,但“井长”的职责没有变,“每天晚上12点看水满了没有,满了就关上,到了早上6点再打开。”

  脱贫攻坚中,在山西省城联社的帮扶下,神涧村申请了104万元的扶贫款,出于对打井的执着,村民们一致决定用这些钱打一口自己的井。于是,村民们在离村2.7公里外的小西庄村打了一口井,吃上了自己的水。而安建国这个“井长”,也开始真正管理一口井。

  有水的神涧村迎来了希望。听说村里有水了,前些年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了村,养鸡的、养牛的、种大棚的遍地开花,神涧村人的腰杆直了起来。

  现在的神涧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林业村,村里搞起了857亩白水杏,1700亩干果经济林,4000亩仁用杏,3000亩荒山荒坡也平整起来搞经济林,村里最少的一户都有5亩林地,神涧村也在全县实现了率先脱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