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甘肃武都美丽乡村步步皆景 村民门前栽花屋后种草

时间:2018-10-13 13:0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甘肃武都美丽乡村步步皆景村民门前栽花屋后种草

  10月上旬,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宁家山村,村内的小广场静谧怡人。 杨娜 摄

  中新网甘肃武都10月13日电 (杨娜 闫姣)10月上旬,微凉的天气依旧没有改变年过八旬的宁希科每天上午散步遛弯的习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离开家乡前往青海西宁工作,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宁家山村近几年来的变化让他在2016年退休后探家时决定留在这里安度晚年。

  硬化到家门口的道路和步步皆景的村庄让宁希科已经完全找不到年少时这里脏乱差的影子。踱步到村里的小广场,他喜欢和村里的同龄老人们聊天解闷,也爱看傍晚时分,孩童在这里奔跑嬉戏,妇女开始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以前宁家山村的人晚上是不出来的,也不串门。”宁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强杰家住在离广场不远的位置,干净整洁的路面让家门口的陡坡不再是一家人的“噩梦”。回忆从前,强杰苦笑道,遍地坑洼和堆满的垃圾让村民在没有路灯照明的夜晚不敢出门,一脚踩下去,通常会有深及脚踝的泥污在等待着他们。

  强杰说,从前村民们没有公共区域的概念,他们将自己门前屋后的土地都化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到处乱堆的生活垃圾、柴火稻草让这个山大沟深的村庄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同时还有极其恶劣的乡村卫生和环境。

图为村内改造的景观。 杨娜 摄

  图为村内改造的景观。 杨娜 摄

  生长于此的强杰从小跟随祖辈们鸡鸣起床用骡子等牲口驮着粮食出去卖钱,换回生活必需品;在仅能容得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上穿梭,一趟趟背回一家人要用的干净的饮用水。“那个时候流传一句顺口溜,好女不嫁宁家山。”强杰说,贫苦一度严重影响了这个山村成年男子的婚娶问题。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整个鱼龙镇的问题。”2015年1月份开始担任鱼龙镇党委书记的庞云介绍说,鱼龙镇全镇33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村达29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强化贫困民众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是鱼龙镇实现脱贫的重要手段。

  庞云表示,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鱼龙镇先后投入上亿元,对各村通村公路和村内巷道进行硬化,实施危房改造,实现了贫困村文化戏台、文化广场全覆盖,村村有村级医疗卫生室、垃圾处理池,解决了民众行路难、吃水难、住房破旧、环境卫生差等问题。

  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的20项指标,宁家山村投资407万元,将该村存在短板的巷道硬化、村容风貌、文化广场、环卫设施纳入建设内容,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广场铺装、文化墙、戏台、“五棵树”景点等已经全部改造完工。

  在多次考察商议之后,宁家山村的村容村貌改造大量保留原貌,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建房所用的石板砖块将从前村民家门前肆意生长的蔬菜青草改造成别具风情的小花园,巧妙与原有的格局融成一体,十步一园,五步一景。

图为村民家门前栽种的花草。 杨娜 摄

  图为村民家门前栽种的花草。 杨娜 摄

  深秋季节,宁家山村家家户户门前格桑花开得茂盛,各种秋菊点缀其中,红花绿叶随风摇曳。庞云笑称,从前的宁家山村民,是不养花弄草的,自从村里建起了广场,栽种了各色花卉,村民开始开辟自己的花园。

  通村道路修通之后,张素珍家的新房子抓紧工期建设,联排的两座二层小洋楼是她和丈夫给两个儿子置办的“家业”。从前家里困难,为供养孩子们读书,加之家乡交通不便,外出打工甚至都不愿回来。

  “现在我们农村这条件,城里根本比不上。”八岁的孙子每逢周末回家总能在修建的各种亭台景观之间找到新的“宝藏”玩得不亦乐乎而不愿返回市区。和其他邻居一样,新房建成之后,张素珍已经物色好了一块建造花园的“,”,撒上种子,来年也会置身一片属于自己的花海之中。

  张素珍说,村容村貌的改善让村民们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好好保护和保持这样的环境。从耄耋老者到垂髫孩童,每个人自觉地遵守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的准则,吃完零食的包装袋必须扔进垃圾桶,妇女们义务在村庄的道路上巡视有无烟头等垃圾。

  依托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有利的生态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鱼龙镇将在宁家山村试点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庞云觉得,环境让人的意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心齐了,日子自然就会越过越好。(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