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回归综艺本心
——《我就是演员》对专业类综艺的创新升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演员这一职业似乎从未得到过恰到好处的定位,从早期的“优伶”“戏子”,到民国的“老板”“先生”,再到当今的“明星”“大腕”,或贬损,或重视但不被尊重,抑或是过度的追捧,但演员这一职业最需要的是回归行业本身,回归演员的初心。
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让演员以职业的本真宣誓,让表演以专业的演技立身,让演员这个千古命题以综艺的现代方式描摹呈现,让人们看到,演员这条河流的两岸,是综艺这座高山。
坚守专业,让扎实演技回归大众欣赏
专业类综艺节目曾因赛制的刺激感和输赢的戏剧性而成为备受喜爱的“爆款”,然而如今也终究成了阻碍节目前进的桎梏。靠导师和选手的冲突与碰撞,靠嘉宾选手的颜值与流量,都不能让一档专业类节目变成名副其实的“专业类”。《我就是演员》深抓专业类节目的痛点,一切靠实力说话,从而成就了一档纯粹的专业节目。
《我就是演员》对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探讨。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是重要的表演艺术,但二者的表演形式却不同,戏剧表演更注重舞台瞬时的矛盾冲突激化,影视表演则更注重细节蒙太奇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我就是演员》通过戏剧表演呈现内容,所探讨的专业表演技巧则能够直接作用于演员的影视表演,节目实现了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融合互通及转化升级。
节目建立“名导机制”,陈凯歌、许鞍华、陆川、贾樟柯等,导演代表着中国导演的先进水准,不仅能够给演员带去权威的建议和指导,也让节目对演技的探讨上升到了专业高度。导演对于表演的点评注重门派之争,借由一个具体演技问题便可牵连出深刻的学理探讨,甚至导演亲身去为演员示范。这其中便藏着好导演、好演员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节目升级了导师阵容,徐峥、章子怡、刘天池等人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他们的多重身份也能够让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演员的表演,从而增加节目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我就是演员》真情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浪漫的事》《士兵突击》等剧目,通过平凡的故事激荡家国情怀,带领观众感受国之进步、家之幸福。在表演选题上除了致敬经典以外,还增加了原创的比重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数量,从而使得整个节目也借由这些影视片段传递出了更接地气、更具情怀的价值信念。
一提到专业,人们往往想到领域的排他性,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就是演员》虽然立足于专业,却让专业的演技回归了大众欣赏,无论是表演过程,还是导师的点评指导,呈现着外行难以点破的专业,却也以朴实真实的综艺化表达和演员“炸裂”的演技吸引着众多的电视观众。
原创升级,让模式研发回归国际视野
《我就是演员》作为一档纯原创的综艺节目,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供复制的优秀模式。节目在内容上以演技为核心,借助演员的表演呈现影视段落,故事性和观赏性,。在环节设计上,节目的赛制闭合完整且具有淘汰性和对抗性,这保留了综艺节目的底色,形成了节目进展的合理推动力。
在舞美方面,《我就是演员》,的设计亮点在于创造了一个可变性剧场。虽然演员们身处同一个舞台,但工作人员却能够通过移动开合屏和七十多块升降冰屏隔绝出不同的舞台空间效果,这既为表演的情境服务增强了代入感,也更有效地消除了单一场景带来的审美疲劳。监视器和大屏幕设计,增强了对演技的重视,彰显了节目对细节的打磨。
能够同时兼顾好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我就是演员》体现了中国综艺节目研发的原创力量,让综艺模式具有普适意义并能够走出,,我们不仅有信心,更加有能力。
气正风清,让演员职业回归行业本真
当一个行业的评价标准不再是职业能力和水准,无疑悲哀至极。近年来,演员这一职业被快餐文化裹挟,颜值就是能力,流量说明一切,让“演员”这一概念变得模糊,似乎演员无须挥洒自如的表演功力,无须潜心修习的专业素养,只需天生美貌、自带流量,这又让人们觉得演员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行当。一时间,影视艺术发展也便陷入迷雾,迷失了正确方向。《我就是演员》正如其名,让演员回归演员本身,让演技回归行业标准,节目在不断传递着朴素的专业精神,扎实的演技才是一个演员安身立命的本钱。
演员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并不为大众所深入了解,演员的表演过程也是表演的结果,一颦一笑的技巧“难为外人道”,《我就是演员》深入剖析表演技巧,让观众不仅会看热闹,还学会了看门道。节目告诉人们,演员这一职业同样是三百六十行里的一个朴素职业,它有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同样需要千锤百炼的学习,需要精雕细琢的匠心。节目真正让观众走进了演员职业的本真,也让观众理解了演员的挑战与不易,更重要的是,观众学会了对演技的判断和欣赏,必将在不断的选择之中引领表演行业迈向气正风清的方向!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秘书长;张丽平,系,创研基地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