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
人教社回应:统编教材中对张衡及其发明的地动仪有专门介绍
近日,网上有讨论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教材中,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10日正式回应表示,统编教材中对张衡及其发明的地动仪有专门介绍。人教社指出,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两汉科技与文化”一课中专门设计了活动,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东汉张衡发明创制出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但是,这个地动仪早已毁损失传。后来,人们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结合自己的研究,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地动仪复原模型。请搜集不同的复原模型,并尝试理解这件古老的验震器的设计原理。”
历史: 教材上的地动仪从何而来
毕业多年之后你还记得多少课本中的知识?比如说这个人你是否还有印象?是不是已经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不过没关系,说到他的名字,你肯定会很熟悉,他就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而说起张衡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无疑就是候风地动仪了。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不过,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尽。那么,那个印刷在中国现代教材之中,让我们对其充满想象的“地动仪”,又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历史教材上展示的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早在1936年,王振铎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并采用“悬垂摆”的结构原理。也就是从地动仪的上部垂下来一根摆,用以判明地震方向,并控制相应机关。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振铎被任命为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在那个时代,他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复原一批代表古代文明的器物作陈列、宣传之用,其中就包括候风地动仪。
历经一年时间,王振铎放弃了自己1936年想遵从的“悬垂摆”原理,而是采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于1951年设计并复原出1:10比例的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消息一出,就受到了,的关注,由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还被编入全国中小学教科书,中国地震局也用这部复原模型做了标志。
争议: 教材上的模型是否科学
但这个入选了历史教材的地动仪模型,却一直受到争议。在一些学者看来,由于存在原理性错误,这个复原模型并不能真正进行地震监测。在不少学者眼中,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此外,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在质疑的声音中,奥地利人雷立柏的观点最为尖锐,他曾撰写《张衡:宗教与科学》,认为中国人对张衡地动仪的情绪是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来,地动仪失传了,就说明它不科学、无实用性,没有不失传的道理。但更多学者相信地动仪真的存在过。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陈天嘉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称,张衡地动仪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地震监测的功能,但复原工作暂时还没能完成。
回应:地动仪并未从教材消失
在争议之下,教材上的张衡和地动仪,还在吗?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并称“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对此,有媒体记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该社明确回应,张衡及地动仪内容并未从统编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编排上做了调整。据人教社的回应,张衡等人物都并未“消失”。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内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介绍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医学家,张衡、祖冲之、毕昇、蔡伦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这其中,还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教材中还设置相关栏目,介绍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复原:是否有可能100%还原
候风地动仪的复原工作一直在继续,那么在将来,一个复原到100%的地动仪是否可能出现在公众面前?据媒体报道,早在2003年,河南博物院就决定张榜招贤,让张衡地动仪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河南博物院不仅找到了冯锐,更是在2004年8月,与中国地震台网,签订了合作协议,组成了课题小组,共同复原“张衡地动仪”。在2009年9月20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幕,新的地动仪模型与观众见面。
现场的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按下按钮,观察在不同波型下地动仪的不同反应——只有横波到来它才吐丸,其他来自纵波的震动,都无法使地动仪有任何反应。这意味着,类似关门、汽车过境、巨大的炮声等都不会干扰到地动仪。但学界对这一版本的模型同样存在质疑,认为其关键之处与原始文献记载不能密合。
对此,陈天嘉认为,100%还原难度比较大,目前确实没能实现完全的复原。对许多网友期盼的“复原地震仪实现地震监测和预报”,学界并不看好。在陈天嘉看来,科学界对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复原,历史意义多过现实意义。
综合华西都市报、科技日报、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