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8月21日电 (史静静)8月的午后,阳光透过木窗,洒落在一对母子身上。杨亮亮用颤抖的手,为盘腿坐在炕上腼腆笑着的母亲吴爱娃一笔一划地勾勒素描像。这是他送给母亲的礼物。
杨亮亮小心翼翼地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史静静 摄
杨亮亮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甘泉镇归凤村,9个月时,被检查出先天性脑瘫,左手臂畸形,左腿残疾独立行走困难,无语言表达能力。一纸诊断书对于深山里的农村家庭无异于晴空霹雳。
面对病情,杨亮亮的父母泪流满面,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孩子。从没念过书的母亲和只是小学毕业的父亲杨立成认定:只有上学才是娃娃的,出路。抱着这个信念,夫妻俩决定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走出大山去读书。
图为父亲杨立成打扫自家的两间土房。 史静静 摄
为了支持孩子去镇上读书,每天早上6点吴爱娃背着杨亮亮在曲折的山路步行40多分钟。吴爱娃干农活受伤导致左手残疾,杨亮亮心疼妈妈,坚持略微平坦的山路自己走。他拄着随手捡来的树枝充当拐杖,在妈妈搀扶下,摇摇晃晃地艰难前行。
夫妻俩还向周围亲戚借钱,为亮亮先天畸形的左手和左腿做了2次矫正手术,术后,亮亮的左臂可以向正常人一样放在身前,高兴了好几天。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画画。
兴趣是,动力。杨亮亮在特教高中主学绘画。学习初期,他总是画不好,别人1个小时能画好的作品,他需要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虽然身有残疾,杨亮亮依旧热情不减,每天放学后都要临摹画作。没钱买纸张,他就找各种废纸、旧报纸习作,找出不足,分析再创作。
图为杨亮亮展示长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史静静 摄
谈起儿子的表现,杨立成颇为自豪,“孩子身体不行,脑子好使,数学经常能考140分(满分150分),画的作品也被老师多次表扬。”为此,杨立成去干苦力支撑着整个家庭,煤矿厂当工人,去工地搬砖……因长期操劳,才40岁多岁的杨立成已头发花白,腰身佝偻。
今年高考,杨亮亮不负所望,考取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绘画专业。高额学费又让这个家庭“喜忧参半”。吴爱娃说,“找亲戚全都借了一遍还是没凑齐学费,愁得我晚上睡不着在家抹眼泪。”
在学校老师的介绍下,杨立成了解到“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可以无担保、无抵押,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毕业三年后开始还本付息。“终于看到了希望。”
得知杨亮亮身有残疾不能来办理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与天水学生资助管理,特意为他开了“绿色通道”,由杨立成代办,并派一名老师全程陪同为杨立成解读政策、申请网络登记、签订电子合同。
几分钟的时间,杨立成签订了5800元的助学贷款合同。“孩子上学有着落,对以后的日子更有信心。”杨立成笑着说。
采访中,杨亮亮通过手语告诉中新网记者,他最爱的画家是梵高,,的愿望是大学期间继续努力,考研深造后当一名画家。而杨立成,的愿望是,杨亮亮的未来就如他的名字一般,闪亮且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