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19日电(盛元)宽阔的道路两旁绿荫成排,精美的建筑物下打扮入时的人们往来穿梭……沐浴在晨光中的阿拉山口市与记者想象中的模样相距甚远。这座传说中“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的城市此时看来与“荒凉”二字很难搭上边。
阿拉山口市街景。新华网 盛元摄
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北部的阿拉山口市成立于2012年,身处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居住着25个民族常住人口1.1万人。从成立时间来看,这是一座太年轻的城市,以居民人数来看,这里又实在是座太小的城市。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春风吹来,这里正在悄然成为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一片安居乐业、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边境小城展露新姿态
“在这里生活挺好的,工作环境好,下班之后业余生活也很丰富,体育,、游泳馆、图书馆、电影院也都齐全。我很喜欢这里。”2016年来到阿拉山口市一家旅游公司工作的米志红对记者说。
阿拉山口市规划沙盘。新华网 盛元摄
阿拉山口市成立之后,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了城市道路改扩建、供水、供热管网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电力改造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同时,阿拉山口市注重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建成了一批保障性住房,新建阿拉山口,、青少年活动,、友谊公园、游泳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在“美、洁、绿、亮”上下功夫,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为市民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脆弱生态得到新改善
“你们也知道,这儿是个老风口,在过去,8级以上的大风天一年能有160天,现在少多了,一年不到一百天。”阿拉山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翔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因为城市里高大的建筑多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绿化出了成效,树都长起来了。”
市区内,绿树随处可见。新华网 盛元摄
阿拉山口年均降水量仅有11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4018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口岸设立以来,当地始终想方设法改善局部生态环境,于2004年实施了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工程,年引水量达2411万立方米。设市之后,阿拉山口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于2017年启动了精河-阿拉山口供水项目,建成后年输水量可达5870万立方米。多年来的绿化造林也显露成效,目前阿拉山口市已有,公益林13.42万亩,实施人工造林7077亩,绿化面积达1万余亩。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使阿拉山口大风天气显著减少,也为艾比湖水域面积的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片苍茫的戈壁滩上绿意已现。
开放前沿孕育新希望
“生活在这里,坦率地说当然与生活在家乡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客观说,这里也是不错的。而且做事业嘛,前景才是最重要的。”来自陕西的阿拉山口爱菊秦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旭明说。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一角。新华网 盛元摄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阿拉山口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曾经的交通末端变成了如今的开放前沿。随着2014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企业进驻于此。截至7月,综合保税区已拥有入驻企业465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落户于此,谋划新的发展方向。
企业看中了在这里的发展前景,本就在阿拉山口生活的创业者也紧紧跟上了时代的潮流。春莲宾馆负责人尤秀莲、江河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海燕……一个个与阿拉山口共同成长起来的普通人正在牢牢抓住机遇,把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阿拉山口再也不是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凉模样。在戈壁、在风口,一座充满希望的新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