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拥军模范陈桥顿:让死去的安心,给活着的人信心

时间:2018-07-23 18: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惠州7月23日电 题:拥军模范陈桥顿:让死去的安心,给活着的人信心

  中新网记者 宋秀杰

  “让死去的安心,给活着的人信心。”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广东桥胜集团董事长陈桥顿7月23日在回顾他31年来支持革命老区建设与囯防建设工作时,说得最为朴实的一句话。

  31年支持革命老区建设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沥林镇泮沥村是一个革命老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解决军烈属的子女上学问题,陈桥顿就捐资300多万元为该村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还连续29年为该校设立了“奖教奖学金”。

  更为可贵的是,31年来,陈桥顿还一直支持该村举办农民运动会,并积极鼓励军烈属家庭参加。

  据了解,从1992年开始,陈桥顿还坚持为当地60多名孤寡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逢年过节不忘慰问;从1995年开始,他热心扶持国家贫困县,在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开办滋补饮料厂,解决了12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从1995年开始,他长期资助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的贫困学生、失学儿童,并在广东、广西捐资修建了3所希望小学。

图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桥顿在慰问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张军强的父母 邓伟珍 摄

  图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桥顿在慰问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张军强的父母 邓伟珍 摄

  一心一意扶持军烈属家庭

  惠州市惠城区沥林镇有29个军烈属家庭,其中有9户家庭生活困难,陈桥顿就与他们建立了扶助关系。经济拮据,他就慷慨解囊;子女上学交不起学费,他就热情相助。31年来,他把军烈属当成自己亲人一样关心备至。

  2004年初,陈桥顿向惠州市沥林镇政府和全镇民营企业发出倡仪,由镇民政办牵头,建立民营企业“拥军优属联系户”制度。镇民政办对全镇烈军属和优抚对象进行摸底,将其家庭成员、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等情况登记造册,民营企业自愿与他们结成“拥军优属联系户”,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项制度实行后,全镇29户烈军属当年全部与民营企业建立了帮扶联系。

  目前,这一做法已在惠州市推广,有3012个民营企业家与4000余户军烈属结成“拥军优属联系户”。

  27年如一日为国防添砖瓦

  自1996年以来,陈桥顿还与驻粤某军教导大队结成共建“对子”,27年间先后出资数百万元,支持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驻粤某军教导大队出入营门的道路还是土路,每到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得知这一情况后,陈桥顿立即和当地政府联系,联合出资几十万元为部队修筑一条宽5米、长600多米的标准水泥公路,解决了官兵出行困难的问题,并将其命名为“拥军路”。2002年,为进一步改善部队官兵的办公条件,他还出资几十万元对陈旧的办公大楼进行全面修建,使原先的办公楼焕然一新。

  陈桥顿说:“支持部队建设,是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应该做的社会贡献。没有国防的安全稳定,就没有后方的团结发展。”

  广开退伍军人就业路

  10多年前,河南省一家伤残转业退伍军人兴办的工厂,由于市场不景气,产品滞销,工厂面临倒闭。陈桥顿获悉情况后,一次性购买了这家工厂数万元产品,并无偿资助他们1万元。为尽早帮他们走出困境,陈桥顿专程赶到河南,面对面指导他们如何创业兴厂,与他们建立了长期扶助关系。很快,这家工厂起死回生,生意越做越红火。伤残退伍军人们十分感动,还特地从河南给陈桥顿送来“竭诚支残、义重情深”的锦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陈桥顿为转业退伍军人广开门路,先后在自己的公司安排了20多名来自河南、四川、广西的退伍军人。

  据了解,从1992年至今,陈桥顿共出资1600多万元支持老区建设、支持部队建设和资助军烈属、困难群众,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军民共建先进个人”等殊荣。(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