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就要下岗了 但所有人都为之叫好

时间:2018-07-21 14:23:56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原标题: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就要下岗了!但所有人都为之叫好

  73岁的蒋世学,

  终于要“下岗”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过去的20年里,

  他一直在金沙江边的悬崖上开溜索。

点击进入下一页

  480米长的溜索一端,

  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

  另一端连接的,

  是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冯家坪村。

点击进入下一页

  溜索在国外被普遍当成

  一种刺激的户外运动,

  但在中国的偏远山区并非如此。

  对很多生活在西部高山峡谷的人,

  溜索就是他们日常的、

  可能也是,的出行方式。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99年农历三月初八,

  蒋世学牵头联合村上10户村民

  凑钱建起了“鹦哥溜索”。

  上学、就医、赶集、修房子、走亲访友……

  过去20年里,

  这两个地方人们的生活

  与溜索息息相关。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人,驴子,辣椒,盐巴,砖,电视机……

  有生命的、没生命的,

  都通过“鹦哥溜索”从对岸运过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为什么要使用溜索而不坐船?

  因为乘船过江更费时更危险!

  有一次,

  载了11人的小船在过江途中倾覆,

  一个人都没剩……

点击进入下一页

  即便顺利过了江,

  两岸渡口和目的地之间,

  还有漫长的山路。

  村里曾有个考上中专的学生,

  因为走山路的时间太久,

  错过了入学体检……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最开始溜索运行靠人力:

  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

  两个小伙子一左一右,

  走在两根钢索上,

  从后面推着溜框向前滑行。

点击进入下一页

  后来为了安全,

  蒋世学琢磨用机械代替人力,

  改造出现在仍能使用的

  这套机械传动装置。

  虽然只读过小学三年级,

  但他发明的这套溜索,

  20年间没出过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溜索给村民带来了方便,

  但它的局限性也非常大。

  不仅运力相当有限,

  安全隐患也不可避免。

点击进入下一页

  坐惯了的人倒无所谓,

  可对于“恐高”的人,

  乘溜索简直是一场噩梦。

  甚至有当地的小伙子,

  带外地女友乘坐溜索回家时,

  因女方害怕而导致分手……

点击进入下一页

  而如今,

  在距离溜索几百米远的地方,

  迎着金沙江峡谷罕见的狂风,

  一座大桥建了起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庆祝大桥具备通车条件的仪式上,

  几辆越野车缓缓穿过一排彩旗,

  从四川这头走到对岸云南的鹦哥村。

点击进入下一页

  附近数十名村民聚集到大桥上,

  有的掏出手机自拍,

  有的携家带口兴奋地沿着大桥来回走,

  还有的凭栏望着滚滚江水消失在峡谷尽头……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与此同时,

  轰鸣的推土机

  正把一条公路延伸到村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只等明年公路和大桥相连,

  金沙江上这条,的溜索就将停运,

  而溜索两端的人们,

  也将彻底告别惊险的江上“飞行”。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过去5年里,

  四川已投入10亿多元

  全面推进77个“溜索改桥”工程,

  其中74个项目已经完成。

  像鹦哥村一样,

  四川全省近500个村的十几万群众,

  已告别了靠溜索出行的日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哎呀,

  以前能收到钱的时候,

  对溜索还有点感情,

  现在可没有了。”

  蒋世学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他还说会保留这条溜索,

  也许以后能开发做个旅游项目。

  等鹦哥村通上公路,

  溜索和自己就可以正式“退休”了。

  到了那个时候,

  他打算外出多走走,

  过过不用操心溜索的休闲生活。

  记者:王迪、江宏景、杨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