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7月17日电 (记者程远州)记者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获悉:今年以来,长江防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水温、水文和水力学条件,分别于5月19日至26日、6月17日至25日开展两次生态调度试验,鱼类均出现繁殖响应,在长江沙市断面监测到3次四大家鱼产卵高峰,初步估算两次生态调度期间产卵量近9000万粒。
水生所生态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陈小娟称,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是适应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其资源动态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表征。每年4月底到7月是四大家鱼的产卵期,其自然繁殖离不开特定的水文条件,如持续的涨水过程、一定的水流流速、20摄氏度以上的水温等。生态调度是通过逐步增加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人工调节模拟河流涨水过程,促进鱼类自然产卵繁殖。
水生所监测到,今年第一次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出现了两次规模性产卵活动,初步估算生态调度涨水期间通过沙市断面的鱼卵总量为0.497亿粒。第二次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出现了一次产卵高峰,初步估算生态调度涨水期间通过沙市断面的鱼卵总量为0.367亿粒。
自2011年开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领导下,长江防总每年组织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委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长江委水文局等多家单位择机开展促进四大家鱼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至今共开展了12次。多年研究表明,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生态调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显的响应,四大家鱼产卵量和持续涨水时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调度处副处长赵文焕介绍,下一步,长江防总将认真总结历年生态调度试验成果,完成所有监测的鱼卵、鱼苗样品的物种鉴定,估算整个监测期间的卵苗资源量,分析生态调度水文过程与鱼类繁殖的相关性,不断积累完善生态调度基础资料,为今后生态调度的优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