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7月10日电(王昊昊)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玉米被当地村民偷摘事件近日引发广泛关注。记者10日从该校获悉,经现场勘察,共有1725份玉米科研材料被损毁;学校将调整因试验材料损毁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学生的毕业论文试验方案。
7月7日16时许,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基地带队老师、学生及时阻止并报警。据了解,此次偷摘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一班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该班一同学因试验材料损毁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农学院一教授的科研试验得不到结果。
记者10日探访了位于湖南浏阳沿溪镇的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该基地每年承担近20个,、省级,科研项目,每年有6个专业的300余名学生在基地进行综合实习。
“基地总面积300余亩,主要科研农作物有水稻、棉花等,科研玉米占3亩。”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负责人周仲华介绍,此次损毁的科研材料中包括一些珍贵的玉米育种材料,因其还没到成熟期,对该项目的科研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沿溪镇政府此前发布通报称,被村民损毁的试验田约占全部玉米试验田的30%,涉事4人系基地附近60岁至80岁的妇女,已被依法询问。目前,已追回被盗摘玉米近百颗,暂未发现被盗玉米流入市场。
周仲华表示,科研玉米与普通玉米外形差别不大,但其独有的科研价值是普通民众看不到的,科研工作者、学校、政府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其价值无法用,来衡量。目前,校方和当地政府正在进一步协商。
其实,这不是湖南农业大学第一次“受伤”。近年,该校科教基地耘园的油菜花屡次遭游客乱摘,最终导致花田不再对外开放。
周仲华认为,杜绝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作物的偷摘乱采现象,关键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呼吁更多的民众强化科学知识,尊重科研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