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摔手机,搞定不能算案结事了
□ 秦平
宁波大妈拾到别人手机不还,索要高额报酬不成,就怒摔手机,这一本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至今已成为热度颇高的舆情事件。对此,宁波警方的回应却有些闪烁其词,只说冲突双方已达成和解,但究竟是如何和解的、大妈有没有受到适当的惩处和教育?这些网民们关心的问题都语焉不详。弄得整个事件虎头蛇尾,网民们还在义愤填膺,警方似乎已经息事宁人了。
正常来讲,对这个事件警方的处理并无不妥。既然只是民事纠纷,当事双方达成了民事和解协议,那警方就已经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该事件原本是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但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后,变成公众普遍关注的舆情事件。既然是舆情事件,那么处理起来不论是非,不究对错,只简单地做到案结事了就不行了,必须要给出公道,而且要让广大公众知情。
这个事件网民之所以愤愤不平抓住不放,原因就在于大妈的行为确实恶劣,不但挑战了社会道德、公序良俗,更涉嫌违法。对大妈这种游走于道德与法律边缘的行为,仅仅是“双方达成和解”这样的一种结果,不能满足公众对于社会正义的要求,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道德的期待。
每一个成为公共舆情的事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民事纠纷,也承载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想与追求。所以,千万不能小视每一起冲突、每一起纠纷,只有判断对错、分清是非、惩恶扬善,才能彰显社会正义。特别是当一个本来不起眼的小事演变成广泛关注的舆情事件的时候,更不能再捂着盖着,更需要一个公正的结论为社会正义树立标杆。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警方的处理也并不是毫无道理。警方说,基于保护公民隐私的考量,对事件细节不作公开披露。我们知道,所谓正义都有前提和限度,都有一个有限度的范围,超出限度正义也会变成非正义。
事实上,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同样是法律对警方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暴力时常无法遏制的情况下,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尤其重要。就在不久前,江苏一位父亲因为自己的孩子被狗咬伤,一怒之下摔死了咬人的恶狗。这样一个出自人性本能的行为,居然受到了一些所谓“爱狗人士”的疯狂攻击,孩子的父亲遭到网络“人肉”,整个家庭不堪其扰,其妻子甚至做出了自杀的极端行为。
大妈的行为固然恶劣,但是假正义之名、以暴制暴的网络暴力同样也是社会公义所不能允许的,维护社会道德,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是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润物无声,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顾此失彼。
,要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这种精神追求包括公平、正义、法治、也包括道德、美德、公德。这给我们的基层民警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矛盾纠纷和冲突,仅仅摆平搞定还不能算案结事了,必须明辨是非,说理晰法,通过每一个小纠纷、小案子向公众传递正能量,向社会弘扬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