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猪价自5月份止跌后持续反弹,专家表示属于季节性回升——
猪价尚未走出下降周期
本报记者 黄俊毅
当前猪价回升属于季节性回升,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反转,生猪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虽然端午节对猪肉消费短期内有一定提振,但整体来看,猪肉消费仍将会季节性下降
曾跌跌不休的全国猪价自5月份止跌后,持续反弹。
6月19日,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4.9元,比6月8日的每公斤14.26元上涨4.49%,比5月15日的每公斤12.2元,上涨22.13%。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猪肉价格自今年5月份,一周止跌回升,由每公斤19.55元回升至6月份第2周的每公斤19.84元。生猪价格从5月份第3周每公斤10.35元开始小幅回升,6月份第2周为每公斤11.32元,环比涨1.5%。仔猪价格从5月份第4周每公斤23.52元止跌回升,6月份第2周为每公斤24.01元,环比涨0.5%。从不同地区来看,黑龙江、吉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北京、广东等地回升幅度较大,每公斤涨幅超过1元。
猪价是否已开启上升周期?
“当前猪价回升属于季节性回升,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反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对于近期全国猪价持续回升的原因,朱增勇从供给角度作了分析。一是生猪价格连续3个月低迷,压栏大猪和落后产能母猪基本出清,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生猪出栏环比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猪阶段性供给过剩的压力。农业农村部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显示,4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1.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2.1%。同时,由于天气炎热,育肥增重速度下降,适重出栏生猪减少,都助推了猪价回升。二是天气因素影响生猪调运。由于持续高温以及部分地区雷雨天气,生猪调运受到影响,减轻了外部生猪对当地市场的冲击。三是国外进口猪肉对国内市场冲击减轻。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5月下旬白条肉价格下跌至每公斤15.05元,一季度进口冷冻猪肉到岸均价为每公斤12.34元。按照12%关税和17%增值税计算,一季度进口猪肉成本15.67元/公斤,进口猪肉价格优势不明显。
“猪肉价格抬头既不是因为生猪产能显著下降,也不是因为端午节需求显著增加,而是人为拉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猪肉价自5月下旬出现上涨以后,进入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大体型白条猪比例仍然不减,单重超过每片200公斤的白条猪在上市总量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这说明压栏时间过长的生猪仍然没有被市场消化。市场消化了前期压栏时间过长的生猪以后,又有新的压栏时间过长的生猪重新出现,生猪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分析师张学彪认为,随着气温升高,猪肉消费也将季节性下滑。虽然端午节对猪肉消费短期内有一定提振,但整体来看,猪肉消费仍将会季节性下降。从近两年生猪产能扩张来看,未来生猪产能尤其是能繁母猪产能调减到位还需较长时间,屠宰加工企业和进口猪肉贸易商库存依然较大,面临释放压力。因此,生猪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价格总体处于周期波动的下行通道。预计在产母猪存栏量仍然较大,加上生产性能逐年改善,商品肥猪市场供应能力充足,建议广大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顺势出栏,规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