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申城小学“校园泥吧”亲近乡土挥洒创意 玩出新花样

时间:2018-06-09 14:1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申城小学“校园泥吧”亲近乡土挥洒创意玩出新花样

  孩子正在上“校园泥吧”课,老师在为孩子们讲解技法。 芊烨 摄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 题:申城小学“校园泥吧”亲近乡土挥洒创意玩出新花样

  中新网记者陈静

  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里,孩子们身边是各色电子产品,大自然、乡土气息似乎缺席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城郊的小学校独具创意把“玩泥巴”设计成校本课程——《校园泥吧》。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上,别具一格的《校园泥吧》从24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位居特等奖行列。

“校园泥吧”里,孩子们在潜心创作。 芊烨 摄

  “校园泥吧”里,孩子们在潜心创作。 芊烨 摄

  记者9日走访了位于上海奉贤的青村小学。在“校园泥吧”里,一只只小鸭子、小猴子、小熊……活灵活现,神态各异,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得意作品。在绿叶、红花等装饰品的衬托下,“校园泥吧”里生气勃勃。

  据了解,青村小学用四年时间,将“玩泥巴”这项科技实践体验活动,发展成为一门有规划的课程。据介绍,在这所学校,每学期有8到10节“玩泥巴”课。而“校园泥吧”社团的小成员们,则每周有6课时“玩泥巴”。孩子们在“玩泥巴”中体验着童年的乐趣,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挥洒无限的想象。

  走进“校园泥吧”,孩子们的小手不停地揉捏,泥巴在他们的手里有了生命力。在孩子们不同角度端详、不断地修改下,一个个,个性和想法的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

  青村小学校长奚玉兰对记者表示,学校地处城郊,泥巴是最常见的东西,最容易获取。玩泥巴是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天生喜好。学校于是就地取材设计了“玩泥巴”课程。

“校园泥吧”里,各种小动物在布景的衬托下, 生机勃勃。 芊烨 摄

  “校园泥吧”里,各种小动物在布景的衬托下, 生机勃勃。 芊烨 摄

  在奚玉兰看来,“玩泥巴”无需高超的技艺,课程突出一个“玩”字,很“土”、很不经意,信手拈来,但却能玩出无穷的创意。

  据介绍,2015年,“校园泥吧”初创。起初这个学生社团规模在30人左右,由校长、美术老师、科技辅导员组成辅导团,探索开发“校园泥吧”课程;2016年,学校挑选补充了11位骨干教师组成项目组,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去年,《“校园泥吧”校本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被列为奉贤区教育局“支点计划”。如今,孩子们在课堂上拿着《校园泥吧》校本教材学习实践。

  四年级的韩姓小朋友二年级时加入了“校园泥吧”社团,除了在学校里找老师品评作品,家里的闲暇时光也被他用来琢磨创作。成为捏泥巴高手,捏什么像什么,是他的梦想。

  据了解,在开动脑筋“玩泥巴”的同时,孩子们还在科技辅导员顾奕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小课题研究。采访中,顾老师告诉记者,自己会带着社团学生到不同的地方采集不同深度的泥土,用于土壤研究与“青泥”(纯净泥)的提炼。他希望通过“玩泥巴”引导学生开展土壤分析等生态环保课题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精神等。

  在青村小学从事40多年美术教育的潘意如说,捏捏玩玩泥巴,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人文艺术素养,更引导孩子们树立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意识。(完)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