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新生 最坚强女警蒋敏 她的人生回到最初原点
4月18日傍晚6点20分,下班后的蒋敏匆匆赶到幼儿园,准备接儿子回家。
褪去警服,一身黑色装束的蒋敏更显纤细。站在教室外,她勾着背,透过玻璃门找寻儿子的身影,双眸中尽是温柔。
蒋敏陪儿子到公园游玩。
接到儿子,母子俩牵手走回家。削面馆旁、报刊亭前,儿子驻足,蒋敏也停下;经过红绿灯路口,她紧了紧掌心的小手,加快脚步。
20分钟回家路,两人走过无数次,却总有看不完的风景,说不完的话。“他最喜欢我去接她,我听到他的声音,,的烦恼都没了。”
“我们相互陪伴,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经历过失去与重新拥有,蒋敏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物名片 蒋敏
现任成都市公安局反恐怖支队政治协理员。汶川地震时,她是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地震中失去生活在北川老家的10位亲人,包括两岁的女儿和母亲。而她强忍伤痛坚守抗震救灾一线,连续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因体力不支晕倒,被称为“最坚强女警”。2008年,蒋敏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9年,她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她作为公安系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八大。
A十年重生
问候与陪伴 心中郁结一点点释放
“子欲养而亲不在,那种痛,如果没有经历过是感受不到的。”十年之后,蒋敏仍无法用言语形容那份伤痛。“头一两年,我常常做梦,梦到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每次都会哭醒。”今年清明节,蒋敏又梦到了妈妈。醒来后,她多想抱抱妈妈,却再也没有机会。
“我们经历过相似的伤痛,都不愿提起过去。”和大多数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一样,蒋敏将伤痛埋藏。
彭州光明路派出所,与蒋敏并肩奋战过的同事,最能理解她的不易。他们时常给蒋敏打电话,都只会小心翼翼地问一句:“你还好吧?”
“我能理解,他们不想提起我的伤痛,想关心我,又不知道怎么关心。”虽然只有四个字,听筒这头,蒋敏已然感受到温暖,默默回一句:“还好。”然后,几个人约出来见面,聊聊过去的美好回忆,心中的郁结在陪伴中一点点释放。
另一份鼓舞,来自北川老家的人们。每次回到故乡,蒋敏都能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乡亲们无论在家务农,还是在外做生意,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他们能走出来,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蒋敏
合格的母亲 是她现在最看重的身份
2012年7月,儿子晶晶(化名)的降生,犹如一剂强心针,让蒋敏瞬间强大。“伤痛不可能磨灭,就像打碎重组的玻璃,裂痕依然存在。”蒋敏说,“我必须做一个乐观向上的妈妈,要成为儿子的榜样,要好好把他培养长大呀。”
“既然我选择再次成为母亲,就要有当母亲的责任。”晶晶出生至今,除了断奶后的一周,都是蒋敏在带。她曾经因为工作的原因,没能陪在女儿身边,这让她更懂得陪伴的重要性。
合格的母亲,是蒋敏现在最看重的身份。她希望成为晶晶最亲密的朋友,最依赖的伙伴和最爱的人。“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爱吧,推着我不断前进。”正是这份母爱,给了她笑对生活的力量。
B回归平凡
不娇惯儿子 一家人周末常去书店
2009年9月,蒋敏加入成都市公安局反恐支队,成为政治协理员,为民警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对象从老百姓变成民警,工作状态也更静态。“在公安队伍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那么大的荣誉的,我曾经拥有过,已经很感激。”蒋敏认为,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成功。
“我在工作中表现好坏、自己的修为和能力,都会影响到儿子。”儿子,也成为蒋敏在工作中不断进取的动力。
工作之外,从幼儿园接晶晶放学到念完睡前故事,晚上9点关灯后,蒋敏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虽然,陪伴是蒋敏表达母爱的方式,但是这份陪伴并不是母爱的简单转移和叠加,“我和他爸爸有个共识,就是不能溺爱儿子,要给他正确的引导。”
因此,一家人的周末,常常是在书店度过。蒋敏不求儿子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希望他在知识的积累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晶晶做错事时,蒋敏也会用简单易懂的道理批评指正。当看到晶晶教育小伙伴不能做“歪脖子树”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话,儿子都记在心里。
等儿子长大 会给他讲姐姐的故事
蒋敏至今没有把女儿的事情告诉晶晶。有一次,她翻看女儿的照片,晶晶指着照片上的人问:“这是我吗?”蒋敏回答:“这是你的姐姐,你们俩长得很像,她现在由妈妈的妈妈带着。”
随着年龄增长,晶晶渐渐能够理解妈妈话中的意思,但并不过分追问。“他现在太小了,有些事情不能理解,等他长大后,我会告诉他的。”
相比女儿,蒋敏隐藏更深的是曾经的荣耀。她把奖状、证书放在柜子里,从未给儿子看过。“那些东西,只要心里记着就好。”在蒋敏看来,荣誉是用来鞭策自己的,不是拿来炫耀的。
如今,蒋敏走在路上已经鲜少被人认出,而这正是她想要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十年前是什么样子,十年后还是,就像回到最初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