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云南旅游进入回暖期 高压之下仍有导游以身试法

时间:2018-04-19 09:10: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刮骨疗毒”后云南旅游进入回暖期

  4月16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通报:从去年4月15日至今,云南各级各部门共查处涉旅案件2018件,罚款2491.07万元。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换来了另外一组数据的“开门红”:今年前两个月,云南实现旅游总收入1368.05亿元,同比增长24.01%。

  2017年4月15日,云南出台了“史上最严”“22条”措施,严厉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宁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也要坚决改变旅游市场乱象”。如今的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经过一年的“刮骨疗毒”,云南旅游业开始从阵痛期进入回暖期。

  斩断旅游行业“灰色利益链”

  3月30日,昆明市公安局通报:昆明僰银商贸有限公司向云南天合国际旅行社负责人白开勇行贿人民币50万元,由旅行社招徕低价旅游团,组织游客到该公司下属购物店购物。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洪标、经理陈胜帮及白开勇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受贿罪被依法逮捕。这是全国首起旅行社工作人员受贿案。

  值得关注的是,据云南省旅发委通报,从去年4月15日至今,云南共查处旅游行业商业贿赂行为43起,目前已依法逮捕了两件购物店向旅行社商业贿赂案,共5名犯罪嫌疑人。在这些贿赂案中,也包括购物店给旅行社导游、司机和其他带客人进店购物人的现金回扣。

  西双版纳曼飞龙白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以每张电瓶车车票返款5元至15元的方式,让导游和司机带游客乘坐电瓶车。至案发时,共给予返款18.3365万元;景洪嘎洒曼峦典银饰配送,从2017年7月1日至案发时,给予司机、导游或其他带客人进店购物的人现金回扣320.125万元;而景洪勐罕曼景傣家银饰品店2017年8月1日至8月31日仅一个月的经营时间内,就给了司机、导游或其他带客人进店购物人回扣共计30.345万元。目前,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分别没收3家企业违法所得,并处罚款10万元至22万元不等的行政处罚。

  同年9月,景洪市人民法院对一起“药托”诈骗案的判决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此案发生于2016年9月18日。当天,来自新疆的熊女士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小磨高速公路原勐宽收费路段路边水果摊购买水果时,被人欺骗购买了1.2万元假药。接到报警后,西双版纳州旅游警察支队迅速立案调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游客在银杏树下拍照留影。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经查,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的“药托”诈骗团伙。他们在诈骗前,先由“中间人”聂元振获得游客信息和到达时间,开车将“药托”带到相关地点,以每克40元~50元的价格向游客售卖药物。“药托”郭淑琴、邓启贵拿出伪造的药物研究博士证件,夸大药物功效和药物价值,与“药店老板”郑忠全砍价至每克10元~20元,通过假购买、假付款、假刷卡诱导游客高价跟随购买,并将药材打磨成粉。游客上当受骗后,“药店老板”郑忠全将“介绍费”付给聂元振,聂再按照分工转账给各成员。

  2017年9月10日,景洪市人民法院对聂元振、郑忠全、邓启贵、郭淑琴作出判决,判处4人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8000元。

  旅游购物 “高定价”“高回扣”等问题,一直是久治不愈的顽疾。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余繁指出:“只有斩断过去已经形成的利益链条,才能解决旅行社普遍存在的低价游经营模式。”为此,严管购物店,斩断“灰色利益链”成为云南一年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重中之重。

  从去年4月15日开始,云南取消了旅游定点购物,将旅游购物店纳入社会零售商品企业管理,收回全部166家旅游购物场所等级评定牌匾;实施了新的旅游合同,禁止旅行社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指定具体购物场所。大理白族自治州率先在全省整治一个购物店内有多个工商户的乱象,实行“一店一票”,给月营业额在3万元起征点以上的1万余户购物企业安装“增值税管理系统”,统一使用省内金融机构配置的POS机。

  一系列重拳出击,“不合理低价游”的生存土壤正在被铲除。

  “严管购物店,斩断‘灰色利益链’,不是打击购物行为,而是打击欺诈购物,构建没有欺诈、没有偷税漏税和商业贿赂的公平的购物环境,维护消费者在云南旅游的合法权益。”余繁说。

  高压之下,仍有导游以身试法

  2017年12月12日至15日,来自河南、上海、山东等省市的30名游客,在西双版纳州旅游期间,被迫参加行程安排之外的1个自费项目并在4个购物店消费。导游李云以拖延发放房卡、不安排晚餐、驱赶游客下车、辱骂游客等方式,强迫游客交易消费。

  李云的恶劣行为,被博主“镜子311”用文字和视频发布在新浪微博上后,引起了云南省旅发委的高度重视。

  经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17年12月22日,李云因涉嫌强迫交易罪被景洪市公安机关刑事拘留,2018年1月18日依法对其执行逮捕,3月15日,案件侦查终结移交景洪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然而,即使在如此高压态势之下,仍有导游以身试法。

  3月15日至16日,丽江藏地旅行社委托导游和宣接待22名游客前往泸沽湖景区游览,在安排游客到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娜洼摩梭家访时,和宣以言语威胁,强迫游客购买银器,双方发生口角,随后和宣邀约两名社会人员随车胁迫游客。

  3月16日,游客李某等22名游客情绪激动,集体到丽江市旅发委进行投诉。经查,和宣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的行为属实。4月3日,丽江市旅发委对和宣作出吊销导游证、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4月10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丽江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对和宣作出行政拘留3日的决定。

  自去年4月15日以来,云南省加大了对导游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共查处违法违规导游163人;对导游强迫消费案进行“行转刑”处理,对涉案导游依法执行逮捕,并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出台《云南省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将导游人员纳入统一平台管理,依托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进行的网上评价,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导游执业正向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针对“传统经营模式下,为完成旅行社的任务,导游一方面充当了不好的角色,另一方面自身权益也受到伤害”的现状,云南还加大了“不合理低价游”整治力度,严查旅行社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违法违规旅行社252家,吊销57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出台《云南省旅行社经营行为评价及,监管办法》,公布涉及111家旅行社的不良经营行为记录376条,将15家旅行社纳入,监管名单。

  对政府管理也采取了最严措施

  旅游业是云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各种问题凸显:除了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交易欺诈、强买强卖外,还有盲目逐利过度开发导致的部分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位于云南哀牢山下的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大沐浴村,是新平县最古老的花腰傣村寨之一。这里有掩映在槟榔、芒果、荔枝、翠竹之中的傣家土楼、有古滇国,特征的花腰傣女子雍容华贵的服饰、有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赶花街等,独特的傣家风情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2009年12月,大沐浴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然而,日前,大沐浴村却受到了严重警告,其原因是:资源吸引力不足,花腰傣建筑历史遗存基本丧失。此外,大沐浴村还存在游客,、游览休息设施等不达标,无导游服务;停车场面积偏小;标识系统没有特色,材质、维护较差;景区脏乱差现象突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环卫设施欠缺,厕所设施和卫生状况不达标;消防、监控、医疗救护等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对A级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优化游览环境,去年8月以来,云南开展了三轮A级景区暗访检查,对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品质退化、管理服务薄弱、游客投诉较多的83家A级景区进行了处理。其中,取消A级旅游景区等级资质10家,给予严重警告或警告18家,责令限期整改57家。

  这些景区有不少是声名远播的旅游景点。如:昆明世博园、七彩云南、官渡古镇;西双版纳的打洛独树成林、热带花卉园、勐泐大佛寺;丽江的拉市海湿地公园、束河古镇;迪庆的纳帕海、虎跳峡;大理银都水乡新华村、德宏芒市珠宝小镇等。

  有司法界人士指出,“粗放、无序的发展,以及违法现象的发生,暴露出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值得关注的是,云南一年来实施的“史上最严”“22条”措施中,除对购物店、旅行社、导游、景区严管,对政府的管理也采取了最严的措施:全省推行“1+3+N+1”综合监管模式,16个州市及,旅游县(市、区)建立以政府一把手为指挥长的旅游综合监管调度指挥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对旅游市场整治工作进行统筹调度,集中受理,并分办和督办旅游投诉。

  “此次增加了一个‘1’,就是要让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落到实处。”余繁说,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后盾,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将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压实,就是明确了地方政府守土有责,是市场整治监管的主体。

  据悉,全省联动建立旅游执法履职监督机制以来,目前已有41名干部在旅游市场整治中因不作为、慢作为而被问责。

  此外,一年来,云南设立的30支旅游警察队伍查处涉旅案件343件、行政拘留225人、刑事处罚87人;26个工商局旅游市场监管机构查处涉旅案件243件;146个旅游巡回审判机构审判旅游诉讼案件32起。

  “依法治旅不仅为云南旅游业保驾护航,更使旅游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余繁说。

  2020年云南将成为一个大景区,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

  “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2017年,云南提出的全域旅游概念,成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指南。

  “22条措施就是倒逼云南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余繁说。

  一年来,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尽管在此期间,云南旅游业经历了,的阵痛,团队游客数量随着整治曾出现下滑。为此,旅行社和相关的辅助供应商主动应对市场发展规律,及时调整经营措施;各级政府也在研究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推动以团队市场为主体的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的应对带来了成效。云南省旅发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67亿人次,同比增长33.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682.58亿元,同比增长47.3%。

  同时,去年4月15日至今年4月14日,全省共受理旅游投诉1258起,同比下降46%;其中,去年11月15日以来受理旅游投诉498件,同比下降49%。12301全国旅游投诉平台受理旅游投诉295件,全国排名第九,同比下降54.5%。

  目前,云南旅游业出现了“两个没有,一个下降”:原来铺天盖地的低价游没有了;原来普遍存在的强制购物现象没有了;原来居高不下的旅游投诉大幅下降了。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旅游产业链条长,关联性大,涉及的内容多,有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没有改变,诚信经营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由“地上”转入“地下”、由“明目张胆”转为“乔装打扮”。要真正斩断灰色利益链,还将有一个过程。

  从今年开始,云南不再依托几个,景区和几个,地区来发展旅游,而是在全省77个县(市、区)开展全域旅游创建,以期实现“到2020年,云南成为一个大景区,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一流环境和服务”。

  为此,在继续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同时,一项集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一部手机游云南”正在试运行。平台除会给游客带来各种便利,还可处理游客投诉,以及向政府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此外,“一部手机游云南”还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旅游机构综合管理功能,以及旅游局、工商局、税务局、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执法功能,建立旅游舆情大数据、旅游投诉响应功能,实行全省旅游价格监管,提高综合性应急事件的处置效率。平台,强化了“诚信体系”和“一键投诉”两大核心功能,其终极目标是:向游客提供最全面、最权威、最方便的服务,让游客感到“旅游体验自由自在”;满足游客需求、及时有效处理涉旅突发事件,让游客感到“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