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为捐髓写下4000字家书
本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薛源 张祖国)4个小时,115毫升。昨日,90后小伙小彭在武汉儿童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捐出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被紧急送往上海,这些“生命火种”将为身患白血病的小患儿点燃生的希望。
昨日上午,记者在采集室见到了小彭,24岁的他正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读研一。两根针管分别插在小彭的左右胳膊上。“红色的针管输出?蓝色的针管是输进吗?”看着采干的仪器,这个爱笑的大男孩充满了好奇。
第一次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在小彭上大一时。听到停在学校里的献血车上宣传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小彭慎重地填写了申请表,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4年时间献血16次。
去年10月中旬,小彭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儿初配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没想到我的造血干细胞居然能在百万人中与他人配上。”小彭说。
但捐献开始时并不顺利。小彭多次打电话跟爸爸沟通,都遭到强烈反对。小彭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捐献干细胞完全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影响后,提笔给爸妈写下一封4000字的长信。
“我从未想过要拒绝、放弃。如果我拒绝了,那个病人还能等多久?是否能等到下一个配型者?我捐献了,我付出的代价仅仅是30%的可能感冒几天。”“男人与男孩的区别在于守信与担当。”“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能让父母骄傲。”……手捧儿子的家书,两老被打动,终于点头同意了。
5天前学校开学了,小彭从老家天门返校后,立即到武汉儿童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学校安排了同学轮流陪着小彭。据悉,小彭是湖北省第336例、全国第71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