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魏建孔身着媒婆装,脚踩绣花鞋表演旱船。 闫姣 摄
中新网兰州2月24日电 (闫姣 史静静)头戴防风巾子,脑后扎个翘尾辫子,身穿媒婆装,脚蹬绣花鞋,时而咧嘴斜眼,时而屈膝行礼……在甘肃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文化广场上,“耍旱船”表演引得围观民众连连拍手叫好。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社火竞相上演。其中,耍旱船是部分地区社火筹备必不可少的节目。
“领船人”魏建孔现年36岁,自幼生活在“旱船世家”,7岁时正式跟耍了一辈子旱船的外婆学习表演和扎船技巧。外婆每年冬闲期间就带魏建孔到打谷场,训练眼神、肩膀、步伐等耍船技巧。魏建孔的外公打趣地称祖孙俩为“玩物”,一入腊月就不知回家,全心全意扑在耍船表演上。
魏建孔回忆着说,他当时练技巧时不小心把裤裆扯破了,外婆和他捧腹大笑,十分有趣。“有时会摔倒,有时表情做不到位,都会成为外婆的笑料。”
2006年,魏建孔自己扎旱船在阳洼窑村表演,自此接连三年,他的旱船表演都在镇上举办的比赛中获第一名,那时他的表演已家喻户晓。2009年,年逾七旬的外婆因耍船去世,魏建孔此后再没碰过旱船。后来因为经常梦到外婆教他表演,他下决心继承外婆的“衣钵”,钻研耍船技巧,“外婆言传身教,我要不好好表演,真的对不起她”。
一有闲余时间,魏建孔就通过各种渠道揣摩旱船技巧,目前他掌握了平缓错、触礁石、大漩涡和趟急水这四种表演技巧,触礁石是其绝活。但让魏建孔忧心的是,不少传统的耍船技巧已濒临失传,如二龙出水、双进门等表演技巧已经失传,蛇脱皮虽然还有人表演,但都乏善可陈且不完整。
图为魏建孔时而咧嘴斜眼,时而屈膝行礼表演,引周围观众连连叫好。 闫姣 摄
魏建孔说,旱船表演随地点变化而变化。在三岔路口表演大漩涡,十字路口表演趟急水。“要表演出波涛汹涌、大风大浪的紧张感,还要回头兼顾船娘子的安全。蹙眉、瞪眼,一举一动都要在平时细细揣摩”。
旱船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船上装饰以红绸、纸花,有些还装有彩灯、明镜等,装饰的十分华丽。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
魏建孔的新年愿望,就是申请旱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项传统文化。同时,他表示尽力将旱船的表演脱离低俗化和丑陋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