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新四世同堂的幸福与烦恼:超老龄化社会危、机并存

时间:2018-01-12 18:01: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四世同堂”的幸福与烦恼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自古以来,四世同堂不多见,五世同堂更罕见。但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人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成为不少家庭幸福的一景。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花样晚年:8旬老人在合肥市美虹社区打篮球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然而,“新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结构,也给不少人带来了幸福与烦恼。

  根据学者的研究,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反之,部分高龄失能老人将陷入“银发贫困状态”。在如何应对超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上,日本有不少相对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

  超老龄化社会究竟存在哪些危与机?如何避免国家制定的养老行业政策,经过层层传导后,“政策红利”逐级递减而不是递增,如何打通政策落实“,一公里”?防止相关产业政策成为养老产业的瓶颈?社会、家庭和个人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第60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邀请新华社记者和相关专家撰文,分析现有养老体制的问题,为打好有准备之仗提出相应建议。

  策划:刘晶瑶

  打通国家养老政策的“,一公里”

  国家制定的养老行业政策,经过层层传导后,“政策红利”往往是逐级递减而不是递增,所以如何打通政策落实“,一公里”尤为迫切。进入门槛高、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引入,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阳、孙晓辉

  面对老龄化这一内涵庞杂而深刻的社会学概念时,很多人难以提供清晰的解答。打开搜索引擎,输入“老龄化社会”+“准备好了吗”,得到了1200多个新闻报道结果,最早的文章写于2004年。追问的对象因时而变,有时是问中老年人,有时是问资本、社会、社团组织,有时是问子女,甚至有时候是外媒问中国,既有殷切的问,也有怀疑的问。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准备好了吗?”并不能轻易地得到一句“时刻准备着”的回答,就像人不是,变老的,社会老龄化的后果也缓慢显现。即便在学者眼中,政府、企业、父母和子女也在十几年适应过程中更新着思考和答案。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

  记者在济南一家西餐厅外的广场上看到这样有趣的一幕:三位六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一个吹竽,一个拉弦,一个唱戏,自得其乐。这代表年轻与商业的西方餐饮文化与传统与故旧的本土戏曲文化显得并不冲突,居住在城市里的老年人以寻找自身生活空间的方式彰显着他们的存在。

  其实,当下老龄化加重问题在很多学者眼里已经不是一个轻松的画面,而是关系到社会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认为,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二是人口老龄化增速快。从2000年到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上升12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则上升24个百分点。

  三是应对任务艰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

  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异常艰巨。

  “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如果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对此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会提前老化。”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主任杨燕绥说,“反之,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

  杨燕绥认为,目前,中国存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难题:老龄人口的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因此,部分早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后,很多人将因无力购买护理服务而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76岁的杨明杰是一名家住济南的退休工人,由于妻子过世,儿子在外打工,他决定搬到养老院,“起码有个人照应”。但在市区找了一圈后,每月只有不足3000元退休金的杨明杰发现多数养老院他都承担不起,“条件稍微好点的每月都要2000多元,条件太差的还不如住家里。”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当前中国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收入来源匮乏,财产性收入、生产性收入、工资收入等偏低的现象。无钱养老、养老消费低迷,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需要财力作支撑,如果老人的经济承载力低的话,养老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明显的“未富先老”现象。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程度虽然高于中国,但是它们的富裕程度也远远高于中国。

  “一床难求”和“吃不饱”

  老年人口群体不断扩大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养老压力的同时,也给养老产业带来了机遇。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元,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在现实中,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老年人口有效需求总体不足、产业盈利模式模糊、政府扶持政策还须落地、产业链条不够成熟等问题。

  据民政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还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但“一床难求”的另一端,却是高空置率。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

  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负责运营管理的济南养老服务,,目前设有500个医养结合床位。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服务,已经有2300多名老人登记排队,真正是“一床难求”。

  相比于济南养老服务,的“挤破头难入住”,另一些养老机构则有些“吃不饱”。红夕阳老年公寓是济南最早的一批民办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目前院里配有数十名专业医护人员,还有两辆救护车,公寓里的心电监护仪、吸痰机等设备也比较齐全。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却没有换来高入住率。据红夕阳院长张萍介绍,目前400多个床位才入住了40多人,入住率仅有一成多。

  一位北京民办养老机构的从业者告诉记者,他曾想在济南开设一家连锁养老机构,但因找不到合适场所只能作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城市土地,,民办养老机构很难取得政府划拨用地,养老机构没有土地就意味着要面临着房租水涨船高、土地出让、房屋拆迁等重大经营风险。

  一些民办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养老机构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慢、收益低,包括银行在内的社会融资机构,对养老机构申请贷款多是避而不谈的,不愿意放贷。民营资本进入门槛高、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引入,成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制定的养老行业政策,经过层层传导后,‘政策红利’往往是逐级递减而不是递增,所以如何打通政策落实‘,一公里’尤为迫切。”山东省老龄办一位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养老用地难,融资、运营以及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困难外,像养老专业人员匮乏、养老机构运营不规范等因素,同样制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活到老,干到老”现实吗

  除了健康负担、养老负担,人口红利锐减、冲击劳动力市场也被一些专家认为是人口老龄化的后果。但也有专家提出,无论是从老年人本身需求还是社会发展观念转变来看,未来会有更多老年人或退休者重新走向社会。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解决衣食无忧的问题以后,参加社会生产、给社会继续提供财富,其实是一种责任和需求。现在,很多退休的人不需要别人抚养,他们本质上是劳动人口而非抚养人口。

  采访中,一些老年人确实希望在退休后从事一些志愿工作,他们觉得这不仅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益。济南一位退休干部表示,“一个不只是靠退休金,而是有日常收入和消费能力的老人群体,他们可以带动就业,产生正面影响。”

  “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都在65岁或者更高年龄退休。在美国,大学教授没有退休年龄,只要能上课,80岁、90岁都可以继续工作。未来,基本上年轻劳动力会普遍减少,会进入深度老龄化进程。”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彭希哲说。

  专家介绍,在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人参与工作,不仅仅是自助自救,也有缓解社会危机的作用。“活到老、干到老”“发挥余热”,过去通常是对晚年生活的积极鼓励,而在老龄化社会,却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日本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局

  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全国整体的医疗支出也就越来越多,在职人员的缴费负担也在增加,日本的健康保险体制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为解决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金入不敷出,日本一直在促进老年人就业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蓝建中

  日本厚生劳动省去年12月22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当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值,而死亡人数估算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这意味着,日本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人。这一消息使人们不由得再次关注起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实际上,老龄化已经是日本社会经久不息的话题,甚至被称为“国难”。老龄化问题是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极为深远,老龄化不仅导致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通货紧缩、地方凋敝等严重后果,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还有养老的困境。

  虽然日本从政府到民间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但是仍看不到根本解决的眉目。显然,相比于“先富后老”的日本,“未富先老”的我国更应该对老龄化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老年人比例今后还会上升,第二次婴儿潮(1971年至1974年)出生的一代到2040年将超过65岁,届时,老年人所占比例将达到35.3%。也许只能用“超超老龄社会”来形容了。

  老龄化加剧导致养老设施严重不足。护理和医疗专家长冈美代在去年11月号的《,公论》的论文指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等待入住“特别养护老人院”的老人达到52万人。

  护理领域的人手严重不足也导致养老设施举步维艰。由于日本社会排外情绪一直很强烈,向外国人大规模开放护理市场还看不到眉目。从破产的行业种类内容来看,从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由于人手不足而破产的最多的就是与老年人福利事业有关的19个项目。长冈美代调查了日本全国120个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政府都指出“老人院整体上处于危机状态,今后,护理业界是否能够继续存在都是个问题。”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是个辛苦活,工资本身又不高,并非一个受欢迎的工作。日本严重缺乏劳动力,护理业这种没什么人气的工作更是严重人手不足。为此,不少人即使暂时在护理业工作,有了其他工作也常常会跳槽。

  京都女子大学客座教授橘木俊诏指出,虽然护理业的岗位数是求职者人数的3.56倍,但是却难以获得人才,而且能长期坚持干护理的人也很少,护理市场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

  松下公司生产革新本部机器人项目推进,主任技师河上日出生指出,预计2025年日本将有100万名护理师的缺口。为此,日本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都走大力研发护理机器人,并尝试通过建设智能社会来应对老龄化课题,但是仅凭科技显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老龄化课题。不过,如同日本的工业农业自动化率已非常高依然面临劳动力不足一样,完全依靠机器人并不能解决养老设施人手紧缺的情况。

  随着老龄化的高涨,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的人越来越少,难以为继,开始领取年金的年龄越来越晚,而金额却越来越少。这样,老年人的生活也面临很大压力。而由于日本的养老金制度无以为继,所以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延期支付养老金的法案。按目前的法案,每3年提高1岁,到2025年时,满65岁才能够领取养老金。由于并非所有老人都有经济实力入住老人院,因此,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孤独死”,化为白骨后很久才被发现。

  实际上,总务省的统计显示,从保健医疗来看,保健医疗的支出比例非常高,10年时间里,老年人家庭的网购上升到了2.9倍,其中的医药品和健康食品的支出比例也非常高。老龄化社会首先导致社会福利体系难以为继,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全国整体的医疗支出也就越来越多,在职人员的缴费负担也在增加,日本的健康保险体制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金入不敷出,日本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其中一项是促进老年人就业。总务省的统计显示,老年人就业人数连续13年增加,达到770万人,创历史,。其中男性占30.9%,女性占15.8%,连续5年比上一年增加。就业者总数中,老年人比例达到11.9%,创历史新高。

  而老年就业者中,每4人中就有一人是非正规就业的职员和从业人员。乐于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主要理由部分男女都是表示“希望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工作。”日本的老年人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是,的。

  随着老龄化加剧,“银发人才”开始活跃起来,各地的独特服务取得了不少成果。以“银发人才,”为例,该团体是以市区町村为单位设置的社团法人,地方政府行政区范围内的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登记,并且以较低价格承担一些工作。2015年底日本已经有1324个“银发人才,”,约72万人登记。

  埼玉县川越市因为妖怪传说而出名,该市的银发人才,1986年成立后,开始提供“妖怪传说之旅”的导游服务。老年人要想成为导游需要“一年时间无报酬培训,内部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还要通过严格面试,目前有36名80岁以下的老年导游承担导游服务。

  兵库县芦屋市的银发人才,则为那些充满烦恼却无处诉说的人提供“倾听服务”。此外,银发人才,还举办修剪庭园树木的讲座,提供语言培训等,让从第一人生中解放出来的老人们有机会重新聚在一起,有的老人还能够通过轻微劳动赚点零花钱。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清家笃认为,战后婴儿潮一代到2025年都将超过75岁以上,由于社会保障费增加和劳动力不足,建立“终生工作社会”不可或缺。他认为“首先应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然后根据本人的意愿、能力和适应性,以各种形式在社会中工作。”

  2004年12月,《老年人雇用安定法》得到修正,要求企业从2006年4月1日开始,无条件地确保雇用年龄至65岁。但是,老年人就业只能量力而行,难以弥补因年轻就业人口减少而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虽然有助于减轻养老金负担,并且有助于增进老年人健康,但是也引发了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加企业负担;二是不能及时给年轻人腾出位子,影响年轻人就业;三是企业不能及时补充新生力量,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会阻碍人力资源的维持和提高。

  要想根本扭转日本老龄化势头,只能促进生育或增加移民,不过日本从1995年度就正式开始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包括制定促进生育的法律,提供育儿补贴等,但是并未取得明显效果。而日本社会排外情绪很强烈,目前并未看到大规模开放移民的可能。

  你的老年有机器人陪护

  机器人能做简单的家务,能够移乘搬运、移动辅助、步行助力、健康监测、走失监视,也可以玩魔方、捏寿司、制作咖啡,乃至担任乐队指挥

  马曹冉、马峥

  “你的老年有机器人陪伴照顾,你的工作有机器人协助,你想不到的有机器人替你操心……”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上的介护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传递这样的信息。

  日本堪称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根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人口估算数据报告,截至今年9月,日本9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06万。报告还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27.7%。

  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已经进入“超老龄社会”。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危机,应对养老问题的介护机器人成为此次东京国际机器人展的一大亮点。

  例如,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了人形机器人T-HR3。它有32个关节,能流畅模仿使用者的动作。

  使用者可以通过一套穿戴式系统控制T-HR3,只要轻松移动自己的四肢,就能同步操控机器人。

  机器人身上的感测器还能帮助它判断应对人或物体施加多少重力。

  根据介绍,这款机器人能做简单的家务,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工作,适用于高龄者看护和灾害应对等。

  不少公司推出多种多样的家庭生活支援机器人来解决居家养老的问题。

  譬如,一些老人因担心摔伤而减少活动量。日本三洋公司开发的“贴身机器人”有助于缓解这种顾虑,帮老人生活得更有活力。

  使用这款机器人前,要在老人经过区域的天花板上设置轨道,然后将相关佩戴装置与轨道连接。这款机器人能让老人在摔倒时缓慢地倒下,避免骨折。

  东京国际机器人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的展会以“机器人革命即将开启——人机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日前落下帷幕。

  移乘搬运、移动辅助、步行助力、健康监测、走失监视等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日本政府的,扶持对象。这些产品在此次展会上得到很好的展示。

  人机协作机器人是能够和工人并肩工作而无需安全隔离的机器人产品。这种机器人并不取代人,而是成为人的“助手”,帮助工人完成相对劳累枯燥的工作。

  ABB公司带来了,的YuMi系列人机协作机器人。该系列机器人分为双手臂和单手臂版本,每个手臂拥有7轴设计,集柔性机械手、进料系统、工件定位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子系统于一身。

  ABB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事业部总裁安世铭说,这种双手臂人机协作机器人主要帮助电子工业等领域实现小件装配等自动化操作,也可以玩魔方、捏寿司、制作咖啡,乃至担任乐队指挥。

  发那科展出的人机协作机器人主要用于机床上下料、汽车装配、电子产品装配等领域。

  发那科常务理事、机器人事业部部长助理鸟居信利说,人机协作机器人可与人协调完成相对较重零件的搬运和装配。机器人触碰到人之后会立刻停止作业,其柔软罩壳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保证人员不受伤害。

  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自我学习能力,这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让机器人可以在很多人会掉以轻心之处,完成工作。近年来,机器人厂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投入明显加大,许多公司通过并购人工智能企业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实力。

  发那科展出的多款机器人装备了人工智能模块。鸟居信利说,机器人的智能化已成为非常关键的技术。抑制震动和精准制动是机器人精准控制的两大难题。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抑制震动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平稳高速运转,动作也比以往更加精准。

  人工智能还赋予机器人视觉追踪功能。机器人通过视觉传感器检测出传送带上的工件位置后,可追随工件移动拾取。通过自我学习,多台机器人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作业。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