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驾“游龙”飞驰南北
时速350公里是什么感觉?“复兴号”司机刘伟也许最有发言权。日行千里,朝发朝至,在高铁速度的不断刷新之下,“他乡”已不再遥远,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从时速100公里的电力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刘伟见证了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过程。
,驾驶“复兴号”没敢挪地方
朝辞南站彩云间,千里金陵一日还。来去匆匆,日行千里,这是“复兴号”司机刘伟的日常。
在北京南站巨大的穹顶下,旅客们利用发车前的间隙,纷纷掏出手机和身后崭新涂装的G1次动车组列车自拍。“复兴号”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自从它亮相京沪高铁以来,刘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上午9时整,刘伟推动操作手柄,列车缓缓驶出北京南站。这时,旅客们开始掏出手机连接列车上的WiFi,有的旅客则放下座椅靠背准备酝酿一场小憩。还有的人拿出矿泉水,把瓶子倒立着放在窗户旁,看瓶子会不会倒。自从“复兴号”第,投入运营以来,就有人在车上做这个“,”的实验。在350公里的时速下,倒立的矿泉水瓶始终稳稳当当。刘伟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驾驶“复兴号”时的情形。那是“复兴号”投入运营的首日,他驾驶列车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虽然之前进行过上车培训试验,但试验行车和实际运行毕竟有所不同。他自嘲当时还是有些紧张,整个人坐得倍儿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手放在操作杆上都没敢挪地方,结果到站后手都麻了。
常年行车练就“火眼金睛”
“高铁要求安全、正点、平稳,早一分或者晚一分都不行。”坐在驾驶室里,远没有旅客那样惬意。在列车运行的几个小时里,司机的精神要高度集中,既要看路轨,也要瞭望上方接触网的状态。常年的行车任务中,刘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京沪线上每一个山头,每一座高楼我们都认识。有时候,我们一看外面的树,就知道到哪儿了。”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列车司机都是半个地理老师。京沪高铁沿途要经过华北平原、泰山山脉,还要横跨黄河和长江,这些都深深印在了列车司机的脑子里。G1次列车的终点是上海虹桥站,刘伟的目的地则是南京南站。按照规定,连续驾驶不能超过4个小时,而“复兴号”跑完京沪全程最快需要4小时28分钟,于是南京南站就成了北京机务段司机最远能到达的车站。
习惯了便捷的旅客们并不知道,在南京南站,北京机务段和上海机务段的司机会有一次交接。整个交接的过程非常短暂,必须要在2分钟之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