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学子还清助学贷款才感到自己真正长大

时间:2017-12-07 11:08: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兰州大学研究生赵静赶上了好时光,助学贷款让出身贫寒的她读研顺利了许多。

  虽然学费没有后顾之忧,这个懂事的24岁女孩儿还是在坚持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努力挣生活费,争取提前还清助学贷款。“现如今信用比啥都重要,提前还款还可以再贷款,何乐而不为。”赵静说。

  在甘肃农村,和赵静一样,有了人生的第一笔贷款,寒门学子顺利踏上了求学之路。与此同时,学子的信用意识在不断提升,“争取早日还贷,更好的利用金融产品助力工作生活”正成为新一代青年的新观念。

  助学贷款雪中送炭 学子还贷自觉性高

  赵静来自甘肃省古浪县一个偏远山村,记忆中,开学报名是全家一年中,煎熬的时刻。每逢开学,母亲总要跑到亲戚家借学费,父亲则经常在屋外抽闷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校园助学贷款解了赵静的“燃眉之急”。进入兰州大学后,得知可以在校园贷款学费,她及时申请后,学费才有了着落。

  平时一有空,赵静还要抓紧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兼职,努力挣一些外快。“尽早偿还这笔贷款,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感恩,也为离开校园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在赵静心里,助学贷款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总是一笔要偿还的债务。

  “欠人钱财必要偿还,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也是保证个人信用的前提。”聆听过学校的诚信课程,赵静愈加在乎自己的信用记录。“贫穷不可怕,不守信,可怕。”赵静明白,未来社会,信用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她下决心要尽早还清助学贷款。

  15年前,甘肃庄浪小伙子郑访江和赵静有着相同的境遇。收到甘肃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个农民的儿子仿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可学费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正当一筹莫展时,郑访江得知可以从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入学前,他从老家办理了2000元助学贷款,加上家里卖掉粮食、牛凑的钱,终于凑齐了上学的费用。

  郑访江十分珍惜上学的机会,认真做好功课;同时,为了维持正常生活,在课余时间还打了好几份工,甚,曾去建筑工地做苦力。“,窘迫的时候,会在校门口的牛肉面馆赊账,一碗面1元8角,金额满100元一结”。那时,郑访江还经常会深夜再去买吃的,等饼子店促销,一元能买上三四个。

  后来郑访江又在校园办理了助学贷款,才松了一口气。3年共获得1.17万元的贷款,他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便全身心投入学习科研与社会实践,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佳绩。

  对于自己获得的雪中送炭般的助学贷款,郑访江心怀感恩。毕业前,他到处寻找打工机会,靠自己的勤劳和双手挣钱,同时在二叔的帮助下,偿还了全部学费贷款,顺利毕业。

  “助学贷款在我,窘迫的时候帮助了我,人要知恩图报。”郑访江说,当他还清助学贷款,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是自己,高兴的时候,“也才感到自己真正长大了”。

  贷款渠道畅通 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资助体系在不断完善,贫困学子上学有了全方位的保障,助学贷款还款情况也总体良好。”甘肃省学生资助管理,主任薛智强表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10多年前,社会,关注、需求,旺盛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也不健全,只有个别金融机构愿意参与这项工作,且开展的并不顺利,很重要的原因是,助学贷款学生还款意愿低、追缴还款难度大、贷款风险高,很多金融机构都怕产生大量的坏账、呆账,不愿承担风险。

  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承担生源地助学贷款,探索建立以学生资助,建设为基础、以政府统筹协调为手段、以推动信用建设为保障的运行机制,在甘肃会宁县成功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助力破解民生瓶颈、发展普惠金融。

  “会宁试点以来,生源地助学贷款坚持走社会化、组织化、具有开发行金融特色的助学贷款发展之路,以省学生资助,为管理平台,以各县区学生资助,和基层政府为操作平台,不断巩固完善业务机制,让助学贷款这个各家银行都心有余悸的业务惠及众多。”薛智强说。

  “学生还款总体形势良好,但近年来也出现新的特点,提前还款率在增长,也有学生出现还款困难。”薛智强说,生源地助学贷款是银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的贷款,这有助于贷款精准投放和还款催收,自从2007年开始实施以来,地方、学校、银行三方紧密配合,开展各种诚信教育,加上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还款率一直保持较高,居于全国前列。 “还款只要是思想意识,同时,就业情况也会制约还款的进度。”在长期的工作中薛智强观察发现,随着诚信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还款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有能力还,都能按时还款,更多的学生还希望还款后再借贷,为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

  但与此同时,还款也在出希极分化,越好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就业有保障,毕业还款及时,一些学生则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毕业一两年还不能就业,还款就有了困难。

  在薛智强看来,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得思想意识到位,随着近年来高校诚信教育的普遍开展,以及金融机构征信体系的日渐完善,大学生的信用水平总体在提升。”薛智强认为,信用环境的好转,鲜明的表现是近年来提前还款学生的增多,“不用催,就能自觉把贷款还了,这无疑是一种意识的自觉”。

  “对西部贫困大学生而言,制约还款很重要的是就业情况。”薛智强发现,很多就读大学一般、就读专业需求量不旺盛的学生一走出校门面临无业可就的窘迫局面,有相当一部分仅靠打工挣钱维持自己的基本生计,甚,有些学生生活费用还不能自理,指望家里支持,在此种情况下,还款困难确实存在。

  人生第一笔贷款助力梦想起航

  如今已从甘肃政法学院毕业,回忆起自己的大学,22岁的蔡一彤直言,“因为有生源地助学贷款,着实任性了一把。”

  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人执意让蔡一彤复读,性格倔强的蔡一彤“和父母赌气”,自己办理了人生第一笔贷款,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自此,一年4700元的“债务”,成了敦促蔡一彤不懈努力的动力。

  大学期间,除完成好学业,蔡一彤当淘宝美工、写软文、在摄影工作室打杂、去房地产公司卖房子……一边赚钱一边积累工作经验。今年4月,临近毕业的周娜收到一家创业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技术入股,短短数月就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前不久,周娜还开始到处看房,她打算年前还清助学贷款,之后办理房贷,实现自己的“自立梦”。“助学贷款及时还了,就能保常好的征信记录,买房买车都可贷款,真是太好咧!”周娜说,信用保持得好,就能助力人生的各个阶段。

  同样毕业于甘肃政法学院,23岁的仲晓文也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资格,可她似乎没有周娜“幸运”。

  大四那年,仲晓文的父亲患上重病,守在医院照看父亲的她错过了所有的校园招聘,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按时还贷款很难实现。“一毕业就有工作人员提醒还款,借人钱还钱是天经地义,可我实在无能为力。”仲晓文很无奈。

  今年以来,仲晓文父亲的病情在不断好转,她才得以找工作,靠自己的辛苦工作挣钱。目前虽然还在实习期,收入较低,但仲晓文已经把还清贷款列入近两年的奋斗目标。不久前,她主动到银行,问询缴纳利息的相关事宜。“得到了银行的谅解,争取尽快还完,保常好的信誉。”如今,她准备先将逾期的利息还清,然后再集中还本金。

  “学生诚信意识在提升,还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助学贷款发挥的,作用在逐步显现。”薛智强说,“随着诚信教育的全面铺开,广大学生信用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学生对金融产品的认识更加深刻,贷款解决了一时困难,也日益显现出更深厚的正能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静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实习生 王豪)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