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家长疑问的帖文,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讨论。家长发帖问: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并直指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质疑这是一种形式主义。 对此,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称,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入户家访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见11月6日《北京青年报》)
家访,一个颇有年代感的词。曾经,入户家访起到了了解和理解学生的作用,为家校配合、精准施教打下了基础。如今家访已很少看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交流手段更多了,更方便了。更多时候,“键对键”成为常态。尽管如此,“键对键”并不能取代面对面。面对面的家访,除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教师对教育的感情。在学校围墙里,有些教师其实并不了解社会,并不了解教育的意义,也并不了解自己在社会和家长心中的地位。而在面对面的家访中,教师会看到最真实的民生,听到家长的想法,有望重新发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教育实践更加充实。
时代永远都需要面对面的家访。在家访过程中,也存在真心真情的问题。现实中有些地方把家访搞成了形式主义。一些教师平时与家长交流甚少,即便有家访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缺乏深度交流。有些教师在面对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等特殊情形时,甚至生出不该有的傲慢和偏见,让家访偏离了方向。
确实,入户家访关键是要做到有温度,否则即便面对面,也难以心连心,只是流于形式和完成任务。教育是一门与温度有关的职业,有温度的教育才有灵魂,有温度的教师才会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