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在他的小说《仿生人会遇见电子羊吗?》中,曾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人类与仿生人、仿生动物共存的世界。在那里,自家的宠物即便去世,人们也可以定制一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这样的仿生宠物甚至无需喂养,只靠电力就能维持生命。
如今,类似的场景正在现实中上演。据了解,近年来宠物克隆在国内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养宠者,因为宠物走失或去世,而寻求克隆技术的帮助。比如,最近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克隆猫“大蒜”、克隆狗“果汁”,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几例。而在市场上,宠物克隆这项业务已日趋成熟,从预约到采集,再到克隆完成并交付,养宠者只需静待家中,剩下的交由专业人员处理即可。
克隆技术曾经引发的轰动,在人们对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报道中,还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一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不仅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然而,不知不觉中,这项“,”技术不再神秘,更以一门生意的形式走入寻常生活。有人在欢呼,这让宠物的陪伴变得更长久,也更可控;有人在担忧,认为贸然地将克隆技术推向市场,存在未知风险。
事实上,对于克隆技术的使用推广,一些原则性禁区是十分明确的。如2002年,中国在联合国举行的关于拟定《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会议上,就表达过“反对克隆人,不赞成、不支持、不允许,也不接受任何克隆人实验”的立场。但由于动物克隆是整体复制,理论上并无“新种”产生的危害,所以国内及很多国家对此都没有过多约束,甚至在技术层面上鼓励创新。
可问题是,克隆技术的成功,并不能完全和商业克隆的可行画上等号。一方面在于健康风险。目前,人们对克隆宠物的健康风险尚认识不足,还不清楚人工生物对动物自身和自然界有没有累积危害。另一方面则涉及伦理关怀。本质上讲,克隆即复制,复制就意味着打破真与假、现实与幻想、原生与派生之间的某种秩序。别看只是发生在宠物身上,一旦大量的克隆狗、克隆猫进入家庭和社区,那我们与宠物的关系,也很可能不同以往。至少,和我们想象的“终生陪伴”会有很大不同。
诚然,科技造福人类,要靠我们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来完成。但在大胆尝试的同时,适度的审慎将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隐患,为技术改变生活找到更加合适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