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9月10日,自然资源部网站挂出《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开放赴南极长城站旅游申请。以前要在南极大陆上暂住和飞往南极点等旅游路线,总花费估计在70万元以上。随着自然资源部开放对长城站的旅游申请,此类路线价格可能会迎来降价。
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南极科考站里,看看享受美食,不再是奢望。设想很美好,担心一点不少。不少人发出疑问,人类,一块净土,我们真的要去打扰它吗?长城站会不会成为一个喧嚣的集市?珠峰就是前车之鉴,人满为患,一票难求,有谱没谱的都来登珠峰,有些人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着当地专业的登山导游拉着、拽着,甚至抬着登上了珠峰。还有人先坐直升机飞大半程,赢在起跑线上,珠峰成,炫富之地,朋友圈里的终极晒图利器。
这几年,极地探险,极限运动进入普通人的视野。珠峰、南极、北极游方兴未艾,太空也提上议事日程。随着科技进步,保障能力增强,会有越来越多原来的生命禁区对普通人开放,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体验这趟神奇之旅,这是,的。而问题也一点点暴露出来,南极游乱象也不少。目前中国游客都是通过别的国家转道南极的,日渐火爆的南极游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2014年初,大批游客参观南极长城站曾一度引发争议。当年春节期间,一个上百人组成的旅游团前往长城站参观。面对忽然来访的游客,科考站有限的资源很难应对。
极地游对普通人开放,这毋庸置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有必要提醒那些想行动的人,如果你有幸持有船票,不知道你心里会想些什么,是洋洋自得,还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是怀着梦想,还是打着算盘?大老远,花这么大代价跑到南极去,除了猎奇以外,还能不能有更有意义一点的安排?还是那句话,,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长城科考站对外开门,幸运儿永远只能是少数,但每去一个人,我们身边就会多一个对南极了解的人,多一个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的目击者,也多一个民间科普队员、环境保护的支持者,如果多从这些角度考虑问题,南极之行将有意义得多。
而这扇门能开多大开多久,除了承载能力,一部分原因还要看游客的素质。该做的功课不能落下,南极毕竟不是普通景区,科考站也不是宾馆卖场,这里有一套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规范,而且自然环境恶劣,风险极高。别的不说,哪里能去哪不能去,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这些总该弄明白吧。
这些基础的自我管理一定得做好,不然,你就会成为别人的负担,就会成为麻烦制造者。科考人员是承担着科研任务的,总不能让他们整天围着游客转吧。谁也不希望南极游成为一个垃圾随地丢弃,游客大声喧哗,自由散漫的景点。
自然资源部的这份指南既是指引,也是规范,值得所有参与者、组织者好好读一读。特别是组织者,要起到应有的作用。管理部门不妨引入黑名单制度,将那些做得不好的单位排除在旅游名单以外,形成必要的约束。
特别不希望看到的是功利性旅游,把南极当成打卡地。相比于登上地球之巅的珠峰,能站上南极这片土地确实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可以是梦幻之旅、科学之旅,但,不应该是炫富之旅、功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