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北青报:精准识别诈骗不能只看“拨打频次”

时间:2019-09-09 10:03: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9月6日,公安部新闻,援引某视频平台的报道并发布消息称,四川江油一女民警对辖区“实有人口”进行核查过程中,平均日拨100余个电话,电信以“涉嫌电信网络诈骗”为由,将其停机。该民警称,电信客服说是因为自己频繁拨打电话导致。为了不耽误工作,她不得不重新换手机。9月6日20时许,记者致电该民警所在的四川省江油市中坝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江油市公安局已经解决此事,四川电信也已向公安机关作出答复。

  对于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攻势非常适当。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异常电话并对其及时关停,阻止其继续呼叫并无不可。但是,仅仅将“拨打频次”过高视为诈骗电话进而停机的做法显然是对大数据技术的偏离和误读。对此,还是应不断完善大数据技术,收集更多更广的信息并综合分析,让大数据技术在打击电信诈骗方面更加精准。

  诈骗电话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呼出频次过高,发送短信过多,这是不法分子广泛撒网的主要方式。但问题是,这一特征并非诈骗电话所独有,如报道所指的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即需要不断通过电话联系群众。如快递人员、小区物业也需要经常联系他人,还有一些供水抢修等公共服务电话因职能所需,通话均较为频繁,要是不加甄别地将其作为诈骗电话而停机,无疑非常尴尬。

  通过“拨打频次”识别诈骗电话容易误伤无辜,殃及其他正常电话。尤其是,对一些公共服务电话进行停机或作出“诈骗”“骚扰”等标记更会耽搁正事,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诈骗电话除了拨打频次过高外,还具有利用非实名电话或改号电话实施呼叫的特点。试想,很少有人会傻到用自己的实名电话实施诈骗,否则等于将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打击电信诈骗,务必要求电信及金融机构全面、严格、精准地落实实名制,应做到人证合一,对照登记,即对开户者与所持证照严格核查并拍照留档,防止一些人持捡拾或窃取的身份证冒名办理业务,让实名制流于形式。此外,应全面拉黑非实名账户,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改号软件网上发布、搜索、传播、销售渠道;严禁违法网络改号电话的运行、经营;确保来电显示的真实有效,切实识别、拦截异常号码。

  识别诈骗电话,不妨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设立黑白名单制度。对于快递员、物业、公共服务电话等通话频次较高的电话,在实名认证基础上为其开立“白名单”并作相应标记且加以“锁定”,禁止他人随意更改,以避免“被停机”,也方便人们识别。同时,结合其他特征筛查到诈骗电话后可采取复核程序,经确认系骚扰、诈骗电话的,一律予以停机。这样方能让技术运用和大数据分析用到刀刃上,精准识别诈骗电话且有效避免伤及无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