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正式到来。这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共同节日,也是继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对那些坚守岗位、不辞辛劳的医务人员,无论熟悉或陌生,我们都应该道一声“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总书记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强调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特别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师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底,执业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超过83亿。在越来越多社区和基层,我们看到,医疗服务的设施更全了、人手更足了。有全科医生在家门口为你问诊把脉,“小病不出门,大病不耽误,康复在社区”渐成常态。医师队伍的壮大、服务意识的提高,最终都化作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使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进,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医生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坐门诊,他们望闻问切地查体、开单、定处方;做手术,他们开胸钻孔、切病灶;查病房,他们观察、询问、写医嘱。为了使病患早日康复,很多医生经常加班加点、深夜返家。辛劳如此,许多人一句怨言都不会多说。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一个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身影,绘就成“医者仁心”的群像。
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重症医学科(ICU)工作20多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王懿春医生,常常昨日的辛劳还没洗却,第二天清晨便早早来到病房,工作中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已成习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周少丽医生,从事麻醉医学长达26年,在她的作息表里,早上7时进行术前准备,晚上下了班,还要完成学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每天1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已成常态。对医生来说,压力大、强度高这点,很多人深有体会。可一想到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病痛,再怎么辛苦也都值得。
从这个角度而言,医师节的设立是荣誉,它属于每一个坚守岗位、兢兢业业的医务人员;也是号召,号召全社会进一步尊重医生、理解医生,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这氛围不是别的,就是对医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对医生辛劳的体会和谅解,对医生职业的尊重和认可。
对此,一方面要在育才上下功夫,切实完善培养机制、改进培养办法,尽快补齐一些专业医种的人才缺口,为医师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改革上下功夫,按照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将健康融入政策,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找到方向和路径。比如,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引导医疗卫生工作,下移、资源下沉;加快医疗卫生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对符合相关考核要求的紧缺专业人才,直接考核认定为基层副,职称。
健康一事,非卫生系统一家之职,非医务人员一人之责。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努力,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朝气蓬勃的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