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中青报:共享单车去哪儿了?

时间:2018-12-15 09:3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千变万化,一些行业的发展窗口转瞬即逝,政策不能走在产业调整的后面。

  与平台当初攻城略地,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时相比,今年以来,很多用户明显感觉共享单车“少了”。尤其是在共享单车需求量大的商场、地铁口、写字楼等地,想要骑上一辆共享单车,经常需要跟别人“抢”,而且,好不容易找到的共享单车还经常是坏的。

  与此同时,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出现经营危机。有用户发现,押金退款变得缓慢,人工客服电话难以打通。平台内部也时常传出“坏消息”——巨额负债,实现盈利遥遥无期,还发生了大量裁员。

  作为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诞生曾让人们感到欢欣鼓舞。与高铁、移动支付等发明不同,共享单车几乎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创造”。国内一些共享单车平台还漂洋过海,实现了产品的对外输出。然而,如今共享单车的处境,显然与行业全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经历了一轮轮洗牌,共享单车似乎没有像网约车、外卖等同类互联网模式那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实,对共享单车能否盈利的质疑一直没有停过。当初共享单车的对照物是市政公共自行车,因为随放随取,灵活度高,共享单车很快取代了市政公共自行车。然而,观察者常常忽略共享单车与市政公共自行车的区别:前者是追求利益的市场产物,而后者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市政公共自行车可以试验,甚至允许失败后再调整,但共享单车如果看不到成功的前景,投资人就会失去信心,整个商业模式就难以持续。

  共享单车终究不能成为吞噬投资人资金的无底洞。因为投资力度减弱,营利缓慢,直接影响到平台对产品的维护和对服务的保障。任由损坏的共享单车停在路边,而不修理或更新车辆,成为平台运营的普遍情况。很早以前,就有媒体观察到城市角落里的“单车坟场”。一边是用户骑不到好车,一边是冗余车辆得不到维护和合理投放,中间则是大量投资、制造能力和原材料的浪费。

  公共政策始终对共享单车保持着高度关注。2017年8月3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规范停车点和推广电子围栏等,提出共享单车平台要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很多城市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推出了规范。

  然而,此前公共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管”的一面。比如,在行业发展增速期,为了应对共享单车对城市空间的不合理占用,不少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并延续这一政策至今。没有新投放的单车,只能依靠既有车辆,再加上共享单车使用强度大、损耗率高,自然加剧了“车变少了”“坏车多了”的问题。

  如果说,当初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有一定阶段性的合理意义的话,那么现在面对行业发展的困局,政策理应及时调整。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千变万化,一些行业的发展窗口转瞬即逝,政策不能走在产业调整的后面。而且,从市场开放的角度看,长时间停止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是不利于竞争的,老的平台发展不下去,新的平台又进不来,这样的市场难以取得良性发展。

  互联网产业发展到今天,很多平台和应用位于公共事业与商业的接合部。比如,地方政府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互联网企业也因此体现了公共性。共享单车有助于解决“,一公里”出行难题,为公共事业进步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从行业整体看,共享单车的成败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成败,还关系到一类新型公共事业的前途命运,对此,公共政策理应积极助力。

  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