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10月份个税减税316亿,新增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其中制造业纳税人减税规模,,民营企业减税幅度较为明显。这也是个税起征点提高和新税率率先实施的成果。明年1月1日起专项附加扣除正式实施,预期将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提振市场情绪,在现如今的内外经济形势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上重视国富,所谓“锅里足”才会“碗里有”。国家与小家本是利益共同体——市场经济体制下,又增加了市场要素。国家、社会、市场、民生也就成了互联互通的利益共同体。在此情势下,通过税费调整,动态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维持相对平衡的利益态势,才能实现和谐与共。
新经济周期,全球迎来减税潮,以此吸引资本聚集。此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基于本国利益至上的自我保护。因此,对任何经济体而言,外部环境都是严峻的。对中国而言,还面临着要消化长期高速发展积累的市场矛盾,因此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疴。对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势在必行,自上而下的放管服也是应有之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也提上日程。中国还要应对来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并给予外资更多市场机会,以提升全球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各方压力促使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此情势下,也要关切民生的红利诉求。国家发展、市场繁荣,最终要体现在民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民众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也将刺激民众的消费能力,对市场形成正面回馈,并向市场主体积极传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本面。
在减税减负的大环境下,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个税负担,居民收入自然就增加了。本轮个税修改已经尘埃落定,除了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和扩大低档税率适用范围,还新增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今年10月1日起,起征点提高和新税率率先实施,明年1月1日起专项附加扣除正式实施。从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看,从职工个体到市场主体都享受到了减税带来的红利。10月份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月回落13.8个百分点。
中国人多,分母大,平均到每个职工身上,减税额也许只有数百元,但是减负效果的普惠意义在于,不仅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使每个职工和家庭增加了消费的底气。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凸显出民生对财富多寡而生的两极感受。少一分钱,也许带给人的就是焦虑不安和节衣缩食,多一分钱则会放心消费。因此,10月份个税减税316亿,对于消费市场的动能提升则是多维度的,除了增加消费市场的信心,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提振也将是乘法效应。11月迎来“双十一”,考验中国消费市场是“升级”还是“降级”。结果电商消费依然火爆,中国“剁手”狂欢也成为全球消费盛宴。虽然“双十一”这一消费成绩单不能全算在个税减税上,但个税减税带来的刺激效应是显著的。
如果说美国发明信用卡开启了美国和全球消费新时代,那中国电商平台和移动支付——还有近14亿人口成就了IT时代和AI时代的中国消费新动力。中国消费引擎不仅“马力足”而且“扭矩大”,可以弥补投资不可能持续加大和出口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短板。
给企业减负,给职工减税,让利于企业激活市场活力,惠利于民提振消费动能,这才是从供给侧到消费端的双轮驱动,也是从政府主导到市场配置的华丽转身。现在的中国,通过减税降费的方式实现从国富到企业创富再到提升民富的转变,堪称,之大变局,从市场和民生启动的发展动能,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个税惠及民生和提升消费,不仅仅是单纯减税,还包括了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因此,个税不是单纯的减税或增收,而是涵盖了一揽子综合惠民措施,破解了养老等一揽子社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