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个家长手机里恐怕都有、甚至多款教学APP,在享受新式教学工具便利的同时,烦恼也接蹱而至。近日,家住重庆渝北宝圣湖街道的林女士向华龙网反映,她儿子佳佳上三年级,每天都需用、教学APP完成作业。最近佳佳效率变慢,她觉得不对劲。经检查发现,该款作业APP嵌入了多款游戏,佳佳的游戏等级已排到了第一。而很多任务都要开通产品完成,林女士说,“到现在为止,儿子已经花了一两百块在游戏里了。”
教学APP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入是为了提高效率,让教学活动数据化可视化,丰富表现形式,这个宗旨一定不能丢了。像重庆的这种情况,就非常不妥,APP是给学生用的,里面的内容都应该跟学习有关,不应该随意添加别的功能,APP里暗藏游戏的入口,怎么来保证学生不会点击进入,怎么来保证他不会去玩两把?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很健康的游戏,用多了也难免物极必反,像林女士反映的“地心冒险”这样的小游戏,听名字似乎挺健康的,但为了排名,一些学生就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因为缺少必要的约束,这样的游戏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学生上瘾。这就不是受益,而是损害了。一些APP将答题包装成了智力闯关之类的游戏,表面上看是学习,说到底是想让学生拼排名拼时间拼,;还有一些APP附加了社交的功能,这就更多此一举了,用处不大不说,还动机不纯,你到底是想给学生一个天地呢,还是想提高自己的点击率?
除了内容上的谨慎,还要在选择上更谨慎一点。事实上,围绕教学类APP的引入一直存在比较多的争议,赞成者说这是新的尝试,而质疑者则担心加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现实情况也在证明APP,不能简单地引入,教学APP用得好是教育工具的有益补充,用得不好也会成为负担。一些学校要求学生下载的APP过多,造成家长不小的困扰,使用上也极麻烦,费时费力;一些APP集成程度差,一门学科一个,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些集成度高一点的APP?那么多的APP,挨个点过来就已经挺费时间了,何况还要挨个做过去,一些学生除了要完成正常的书面作业以外,还要完成附加的APP作业,导致作业负担加重。APP过多,对老师同样也是困扰,正常教学活动要管着,APP也要管着,搞得手忙脚乱的。
另一方面,很多教学APP内容雷同、质量不高,不能起到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的作用,反成了包袱。一些APP甚至存在谬误之处,还有可能误导了学生。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学类APP还很不成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甄别淘汰机制。什么样的APP可以用,什么样的不能用,由谁来决定、审核、把关,这都需要建立一定的规范,否则就容易出问题。教育不比别的活动,对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应该想办法让精品的APP脱颖而出,而不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也不妨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一起来参与管理,让这个市场里有更多的监管者。